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万家城村:
探访消失的普润县
本报记者于虹








    在麟游县酒房镇一条川道的黄金分割点上,有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庄——万家城村,这里曾是古代普润县的所在地,也是皇家重要的军马产地和饲养场。如今,这里却成了一个隐秘在群山中极偏僻的小村庄。万家城村兴衰史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也为村子增添了神秘色彩。神秘的普润县
  这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小村庄——它曾经接待了锦衣华裳的商贾,承载了满载货物的车马。它的名字叫万家城村,作为第三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地方,万家城村静静地掩藏在麟游的一座深山里,看上去,这里就是西府大地上最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庄。
  不查史籍,一般人很难知道这是一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而且曾经是一个县城,也就是历史上的普润县,治所包括今天麟游西部的两亭、酒房和千阳的一部分,向北也将密城囊括在内。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不将县城选在别的条件更好处,而偏偏在此处,它似乎不具备这样的优势。那么,万家城村是历史上的普润县吗?
  对此,村民深信不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举证,“我们有旧城遗址”,“在地里挖出过文物”,“村里的老树可以证明这里早有人居住”……
  今年76岁的村民兰世林说,在万家城村园子沟河西岸,就是普润县故城遗址。在城址的东南部还存有以前的夯筑城墙。
  说起地里挖出的宝贝,兰世林说,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翻地时挖出了大量的唐砖、琉璃瓦。去年,村民在地里陆陆续续挖出3座古墓,只是里面都被盗空了。平日翻地挖出板瓦、筒瓦这些文物,对于村民来说都习以为常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遗址所剩不多,也只有在一些文献中偶有提到。
  《太平寰宇记》载:“隋大业元年于细川谷置普润县,以属岐州,盖以杜、漆、岐三水灌溉田畴,民获济利,以为县名,十三年移于今理。”又载:“普润县,本汉鹑觚、安定二县地,在汉又为漆县,并有铁官,今城西有漆水,复有小城,盖是铁官之处也。”
  《读史方舆纪要》载:普润县故城,在麟游县西120里。
  《麟游县志》载:“县西一百二十里曰万家城,城南邵家街有古城遗址,即旧普润县处。西有铁官城,为汉置铁官处。”万家城在今麻夫村东5公里,属酒房镇,距麟游县老城60公里。唐上元元年(760年)凤翔节度使崔光破党项羌于普润;大历九年(774年)吐蕃进攻普润,被击退,均指此城。
  从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曾经的普润县也就是现在的万家城村。可是为何被称为万家城,村民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当时能被设县,那人口肯定不会少,说不定是因为有上万户人家所以被称为万家城。而有的人认为,肯定是因为姓氏,万姓迁至此地,如今村里就有不少万姓,按照辈分来算,已经在这里至少生活了15代。
  皇家的狩猎场
  普润县从隋开始设立,一直到元代被撤,在近700年间里,普润县可谓红极一时。
  《括地志》里写道:“漆水源出普润东南岐山漆溪。”这里水草丰茂,自然会成为养马的地方,算得上是陕甘山圈子里一块难得的绝佳之地。尤其在唐代,国势强盛,王公贵族骑射郊游,此地便源源不断地提供良马。
  唐德宗时期,大唐与吐蕃交战,大将李元谅率领几十万大军驻防陇右,密城及梁原自然成了布防阵地。和吐蕃进行艰难的拉锯战期间,唐军所需的军马数目庞大,幸亏有普润马场源源不断地补给,最终大败吐蕃,确保了边陲的安宁。
  当时普润县与麟游县紧邻,而自唐太宗始的历代帝王都会到九成宫消暑,与之相邻的普润县有着开阔漫长的川道,苍莽的林木,滋养和隐匿着无数的猎物,自然也就成为唐代的皇家天然狩猎场。每年夏天,浩浩荡荡的避暑队伍从长安出发,来到麟游避暑,闲暇之余,来到普润驰骋狩猎,这可比皇家苑囿里人工修建的狩猎场要气势恢宏得多。
  除此以外,这里也是当年重要的商旅通道的中转站和交易点。漠北西域的马帮商队经普润到凤翔陈仓,再从褒斜道进入四川云贵。如今邵家街一带就是曾经商品的集散地和旅客住宿的地方。
  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驶入元朝,政治中心的转移,使得关中这片广袤大地被遗忘在角落,加之元朝的执政者来自蒙古大草原,自然看不上这处绵延了数百年的马场和狩猎场了,于是,普润县被撤销了。
  渐渐地,这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关它的记载,只能从《麟游县志》中找到一些痕迹。
  红军解放军先后过村庄
  兰世林说,他们家也是在清末时从别的地方迁过来,祖上从万姓人家买了地,定居在这里。
  在他5岁多的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民国初期,村里戏楼前有两棵大槐树,胸径有1.5米多。那时候一旦有战乱,附近的村民都会到戏楼旁避难,一直相安无事。有一天,大家在这里避难时,突然城墙被攻破了,死了不少人,后来才知道是村里出了两个叛徒,告诉土匪大家的藏身地。最后,土匪被消灭后,村民就将这两名叛徒绑在了戏楼前的槐树上烧死了。到现在树上都还留着被烧过的痕迹。在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战乱不断,万家城村也不例外,经常有国民党军队到村子里,不是抓壮丁,就是抢老百姓的粮食,吓得大家都不敢出门。
  1948年4月的一天,城墙上放哨的村民高喊,有部队来了。吓得村民纷纷跑回家。大家趴在窗户上往外望,和以前不一样的是,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不少人牵着骡子,驮着货物。但他们在村里不抓乱跑的鸡,也不随便进农户家,看样子一点也不凶。这些人喊着:“乡亲们,不要害怕,我们是解放军。”可村民谁也不敢第一个走出去。
  到了下午,士兵们在路旁支起了炉灶,生火做饭,饭后他们就在路边麦草垛旁睡了,天还没亮就离开了村子。村民这才相信过去的是解放军。
  到了第二天,同样有支部队进入村庄,这次村民没有躲起来,大家该干啥就干啥。兰世林说,他那时候只有6岁,在村里和几个小伙伴玩耍,其中一个士兵跑过来还和他们聊了几句。走的时候,这名士兵从怀中挂的布袋子里掏出一把炒面,放在了他的手中。他尝了一口,那炒面吃在嘴里特别粗,但是对于缺少粮食的他们来说,这把炒面非常难得。
  就这样部队陆陆续续从村里过了3天。
  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发动了挺进西府、攻占宝鸡的西府战役。战后,西北野战军组织了150多辆大车和驮畜队,从虢镇向麟游万家城、麻夫等地转运存放了大量武器弹药、布匹和战利品。
  兰世林介绍说,其实,这不是人民军队第一次到村庄,听老人讲,1932年4月2日,习仲勋领导的“两当兵变”部队,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艰难跋涉,从千阳高崖进入麟游花花庙、万家城陈家沟到达页岭堡子、崔木一带,队伍利用麟游独特的地貌环境做掩护,再加上当地百姓的支持,在麟游待命休整20多天,最后队伍顺利过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