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是大院的老建筑了 林荫道 改造后的“后四栋”整洁有序 绿化区一角 大院里的学校 所谓院落,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跨度,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单一纯粹的居住群体,居住在院里的人应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宝鸡有不少厂矿企业大院显然符合这样的条件。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市区大庆路65号的电机段小区院子,探访这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院落的故事。
1961年盖起第一座宿舍楼
林荫道
今年82岁的董守廉过去是电机段的工会主席,退休多年了仍然在为大院发挥着余热。院随厂兴,说起大院的过去,董老回忆起1959年建段的往事。
董守廉是河南许昌人,1959年建段时,从郑州铁路局调来宝鸡工作。他回忆说,当年建段条件非常艰苦。刚来时大庆路一带还是一片大河滩,处处是沼泽地,没厂房、没住处,渭河滩里连个茅草房都没有。稍微一下雨,河水就漫进厂区,在洼地积水里逮鱼吃,成了艰苦的创业环境下最大的乐趣。当时上马营一带有铁路职工居住,留有几间临时盖的草房,他们就住在草房里;也没炕,地上铺些麦草高粱秆,就这样打地铺睡。冬天还好,一开春,草从砖头缝里钻出来,一觉起来竟发现,地铺被草顶了个包。
这样生活了一段时间,大概在1961年,在厂区对面的生活区——也就是现在的大院,盖起了一座宿舍楼,这座宿舍楼成为大院的第一座楼。当然,现在从外表已看不出旧楼的痕迹,但功能没变,还是宿舍楼。董守廉就在一楼的房间里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楼里凉快!
随着来自河北、东北、山东、山西等地铁路系统的职工及家属涌入,生活区里又盖起来一排简易平房。住暂时安顿了,吃可以自己搭建灶房,但饮水是个问题。起初职工吃渭河的水,买来两个大缸子盛水,用汽油桶拉水回来,倒进大缸里沉淀,水质混浊还有沙子;后来自己挖井,渭河滩地水资源丰富,挖了两三米就出水了,水质能稍微好点。董守廉说,他们挖的这口井,原址就在大院的五号楼位置,直到1970年左右,生活区建起了一座30多米高的水塔,饮用水问题才彻底解决。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铁路人、一排简易平房、一座单身宿舍和一口井,即是大院的最初形态。据董守廉讲,大院真正成规模是在1995年后,一座座家属楼拔地而起,大院里建起了厂办学校和医疗室,离退休人员有了活动室……
现在,大院里住着一千多户人,拥有15栋新老楼房和两座地上、地下停车场,1970年盖的那座水塔早已废弃不用,水、电、气、光纤、无线等各类管网一应俱全,董守廉一家人,也住进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新居。
眼看院落一天天发展起来,但董守廉却遇到一件麻缠事。
整治环境让大院绿化美化
有一年,社区人找董守廉求助:“‘后四栋’的事,还得您出马呀!”
“后四栋”指的是1979年院子盖的四栋家属楼,在大院的最里面,住的全是在电机段工作多年的老职工。谁都知道,“后四栋”的环境卫生以“脏乱差”出名,楼前楼后居民私建了许多小煤棚,过去烧煤可以理解,现在早不用煤了,煤棚成了放废品的地方,老鼠在里面做窝,垃圾在棚外堆放,不但不卫生,还有危险。每逢下雨天,楼前的路就成了泥泞地,仿佛回到了河滩地。社区下决心改造,把煤棚拆了,把路硬化,但“后四栋”的几位老居民不答应,所以找董守廉求助。
董守廉也是过来人,深知这些从苦日子过来的老人的心态:啥东西都想攒,啥东西都舍不得扔。所以要从他们的观念上去做工作,得慢慢来。
董守廉逐一走访“后四栋”居民。在厂子工作40多年了,人缘和口碑都不错,大家都认他。经董守廉大道理、小道理这么一说,工作总算做通了。清理时,大卡车足足拉了七八车破烂。然后开始修路、绿化。绿化完,“后四栋”面貌大变,老居民们震惊:“还是改造了好啊!”
记者在院子转,发现院子的特点就是树多,绿化特别好,环境卫生整治得也不错,社会上常见的野广告啥的,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
据了解,电机段大院活动场所不少,有报刊阅览室、棋牌室、台球室、门球场地和乒乓球场地,还有4000平方米的露天活动场地。环境条件好了,人的文化活动也就丰富了。大院居民先后组织成立了门球、台球、太极、秧歌、舞蹈、腰鼓、锣鼓、合唱等8个活动队;此外,还有书画、摄影、钓鱼、乒乓球等协会,其中广场舞还获过区上的奖。
“老铁路”坐高铁感受时代脉搏
大院里的学校
董守廉说他退休后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厂里组织他们这一批老铁路人体验高铁。
“说实话,高铁运行都好些年了,咱这些‘老铁路’还没坐过。主要是自己年纪大了,外地也没亲戚了,所以外出走动自然就少了。”董老说。
前几年,借着一次老年活动节的机会,厂里邀请一批工龄在35年以上的“老铁路”体验乘坐高铁。董老和其他24位老技师、老工程师欣然应邀;坐一圈高铁回来后,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又稳又快,250—300公里的时速,比起我们那时火车开八九十公里的时速相当不错了。”“我过去回许昌老家,从郑州到西安要十几个小时,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快,真是快呀!”其中一位说。
抚今追昔,董老又想起厂子的过去。他说电机段是以前的习惯叫法,现在叫宝鸡机车检修厂。电机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担负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到凤州段的电力机车牵引任务,当年享有“中国电力机车第一段”美誉。1985年分离运营后改名,专门搞电力机车大中修业务。
“宝成线做机车牵引的最初是那种蒸汽机车,上下岭时,速度慢不说,浓烈的蒸汽把司机熏倒了一批又一批。我记得我们段第一批进口了25台法国产电力机车,型号是‘6Y2’,后来又进口一批,还是法国的。这应该是宝鸡最早的电力牵引机车。电力机车投放宝成线后,使饱受蒸汽之苦的线上司机彻底得到解放……”
说到这里,董守廉轻轻挥舞着手臂,脸上浮现出一位爱院爱厂老职工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