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过的夏天 40天中仅有5个高温天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意味着夏天过了一半,天气将更加炎热。这天,我市最高气温为31.7℃,陇县、太白等县区出现雷阵雨。在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50多年里,“夏至”当天最高气温超过35℃的,要占到五分之一。其中,1966年夏至,我市极端最高气温达40.4℃。
相比之下,今年“夏至”,天气要凉快得多。当晚,下过雨的地方,人们睡觉时还要盖被子。
“今年夏天咋不热?真希望能一直凉下去!”好多人感慨道。
今年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然而,气象意义上的夏天要比历头上晚一些。依据“平均气温连续5天超过22℃进入夏天”的标准,今年我市气象意义上的夏天是从5月13日开始的。但是进入夏天后,除极个别天气能感受到夏季的热气外,我市多数时间天气十分凉爽。
“按照高温天气等级划分规定,高温天气分为35℃、37℃、40℃三个等级。当气温超过35℃就属于高温天气。”市气象台研究气候的专家李恩莉说,“从5月13日至6月21日的40天中,我市仅有一天气温超过37℃,气温超过35℃的只有5天。”
那么,历史上我市同期的天气是热还是凉呢?据气象资料显示,5月我市最高气温基本在33℃左右,进入6月,35℃以上高温天气频发。2011年6月7日,我市最高气温达39.8℃;2014年6月17日,我市最高气温达38℃;而2006年的6月19日,我市极端高温达41.7℃,创历史极值。再往前40年,1966年的6月19日,我市最高气温为41.4℃。
“今年夏季的确不热。”市气象台副台长韩洁说,整个5月,只有5月16日最高气温达到35℃;而6月以来,也只有6月5日、6月6日、6月12日、6月13日4天的气温超过35℃。其中,6月13日的最高气温为37.6℃,为入夏以来最高气温。
冷空气活动频繁
天气保持“满三十减十五”模式
今夏天不热,人们的感觉是今年夏天雨似乎特别多,刚一升温就被浇凉了,是这样的吗?
气象专家为此调阅了我市入夏以来的降水情况,又比对了历年夏季同期降水,发现关系不大。据气象资料显示,我市5月13日至6月21日的历史同期平均降水为90毫米左右,今年为79.3毫米,较常年偏少一成。从降水日数来看,入夏以来有10个降水日数,当然不包括气象学上的无效降水,所以降水多导致气温低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今年夏天我市天不热,跟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直接关系。”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孟妙志分析说。
孟妙志的分析,在查看今夏气象资料时得到了印证——
5月13日,我市最高气温为33℃,晴好天气一直持续到5月16日。5月17日,随着一股冷空气的到来,我市最高气温降到了28℃;5月20日,气温降到了18℃,天气好似初春;5月22日,天气转好,气温回升很快;5月25日,我市最高气温又重新回到30℃,夏天的感觉明显,谁料第二天,一股弱冷空气到来,最高气温又跌到了25.7℃。
李恩莉介绍,6月份的气温变化基本类似,冷热交替,起伏较大。6月2日,我市最高气温为30.9℃;6月3日,掉到了25.8℃;6月4日,最高气温又升到31.5℃;持续了四天,到6月8日时,随着一股冷空气的到来,最高气温又跌到22.4℃;6月10日,最高气温升到了32.5℃;6月16日,北方来的冷空气又把气温降到了27.4℃。“就这样,晴几天,阴几天;热几天,凉几天,一直到现在,天气始终热不起来。”李恩莉说。
事实上,这种天气现象,不是夏天才有的,而是从春季以来就这样重复着。
韩洁说,他们把这种天气叫“满三十减十五”,也就是说气温刚满30℃,好像遇到什么阻力似的,立马被减掉15℃,然后重新再来。这种模式,大概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的。今年3月27日,我市最高气温升到30℃,网友直呼一下子到了夏天。谁料4月4日至7日,我市遭遇气象史上罕见的倒春寒,猕猴桃、花椒、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严重受冻,造成了较大损失。随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我市持续阴雨相间天气,天气忽冷忽热,气温忽上忽下,不断演绎着“满三十减十五”。
做好防暑准备
预计今夏后期天很热
尽管遭遇凉夏,但市民对去年、前年盛夏我市持续“高烧”仍记忆犹新,担心今夏后期会不会出现那样的高温天气。
2016年夏季,我市共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27天,37℃以上高温天气14天。其中8月12日至20日,川塬区连续9天出现35℃以上高温,很多人家里的空调硬是开了一个月。去年7月9日至11日、7月18日至23日,眉县、岐山、凤翔、陇县、麟游5县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多个县区最高气温连续5天达40℃以上,在宝鸡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尚属首次。
“从长期预报来看,预计今夏后期我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但高温天气数不会超过去年。”韩洁说。
据市气象台预计,从6月25日起,我市进入多雨期。全市天气以阴雨相间为主,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已是仲夏,降水对气温影响不大。进入7月后,7月上旬降水依然较多,所以这种凉夏天气估计会持续到那个时候。7月中旬到8月上旬,我市川塬区将出现持续15天至20天的高温天气。8月中旬,又将迎来降水。总的来看,今夏后期,我市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同时气温也偏高,故而三伏天可能比较难过,但没有去年热,特别是8月中旬进入多雨阶段以后,天气很快会被浇凉。
李恩莉提醒,7月以后我市冰雹天气减少,但短时强降水天气会增多,所以要做好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预报,提早动手,防患于未然。
声音
天气多变预防灾害
韩强娃
天气多变,不是凉就是热,天热了要防暑抗旱,雨多了就要做好防汛。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要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把气象灾害降到最低。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就要建立和完善预防气象灾害的体系。近年来,我市农业得到长足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很快,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绿色蔬菜。同时,苹果、猕猴桃、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天气的好坏对这些作物的生长、收成有着直接关系。这些作物中,有反季节种植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外国、外省市引进的,适应宝鸡水土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而,当天气出现变化时,最先受伤的就是这些作物。这几年,倒春寒、大风等致使作物受灾的例子不少。同时,当天气变化时,应对措施也缺乏。所以,我们在引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应尽量做到气象应急现代化。光照不足时,要补充光源;出现底墒不足时,要能自动浇灌;寒流来袭前,相关保暖材料、人员要到位……这跟打仗是一个道理,光有矛不行,还要有强大的盾,防御跟上了、做实了,才能抵御各种灾害侵袭。
适应宝鸡气候特点,还要尽量做到科学防御。去年七至八月,我市出现了气象史上最严重的伏旱,多数县区连续出现40℃以上的高温,随后又出现长达近一个月的秋淋天气,严重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千阳的海升苹果产业园、凤翔的曹儒苹果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果子照样卖高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做到了科学防御。近几年来,宝鸡的天气呈逐年升温态势,出现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概率随之增大。那么,传统的靠天吃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了,必须研究宝鸡的气候特点,在最适宜区种植适宜的作物。同时,各类气象灾害预防必须紧跟天气变化,哪一种天气出现了,就要有相适应的防御措施,且必须科学有效。气象预报现代化了,农业种植现代化了,气象灾害的预防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做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