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限塑10年塑料袋少了吗?
■本报记者贺婉青



  十年前的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到今年6月,“限塑令”已经推行整整十年。记者在我市调查发现,在大型商超,环保塑料袋有偿使用推广较好,部分市民已经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但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商铺等场所,不可降解塑料袋依旧是包装的“主角”,被大量使用。而快递和外卖等新兴业态,塑料袋、塑料餐盒的使用量更是成倍增长。“限塑令”的推广落实难在哪里?出路在何方?
  大型商超有偿使用市民环保意识增强
  2008年6月1日起执行的“限塑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如今十年过去了,记者在市区走访发现,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大型商超内落实较好。
  6月6日上午8点半,记者在位于市区太白路的某大型连锁超市看到,前来买菜的老年人很多,他们大多携带着布制购物袋或者拉杆车。超市工作人员张芳宁告诉记者,超市的塑料购物袋一直推行有偿使用,生活较为节俭的老年人为了省下购买塑料袋的钱,早已经养成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一位购物的老人表示,她来超市前都会拿上自家的布袋子,基本上不会消费塑料袋。
  在市区经二路中段某大型超市,收银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塑料购物袋单价为0.2元和0.3元,整个超市每天的有偿塑料袋使用量大概在200个左右。据他们观察,有偿塑料袋的使用人群多在50岁以下。
  记者在市区多家大型超市走访了解到,大型商超内使用的塑料袋上基本都印制有尺寸规格和可循环使用的标识,塑料袋的厚度也符合“限塑令”的要求。结账时,塑料购物袋有相应价格,不合格塑料袋难见踪影。记者在多家超市的有偿使用塑料袋上,都能看到建议循环使用、防止婴童接触窒息等提醒性标语。
  宝鸡商场商业管理公司旗下有28家连锁超市,他们在店面内通过海报等形式宣传循环使用环保购物袋,倡导市民少消费塑料袋。人人乐超市工作人员苏云告诉记者,他们的有偿塑料袋均为定制的可降解环保材质,每天大概销售350个左右。据他们观察,如今来超市购物的人群,自带购物袋的顾客超过了50%。
  农贸市场依旧使用外卖快递使用量大
  过去十年,虽然“限塑令”对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商铺等场所,不合格塑料袋一直大行其道。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电商、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包括塑料袋在内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外卖、网购、快递行业被广泛使用,让“限塑令”的执行面临新的挑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批发市场、菜市场和小型商铺,不可降解塑料袋依然大行其道。在市区各大菜市场,各种颜色的劣质塑料袋被大量使用,消费者并不需要为塑料袋额外付钱。6月6日下午5点左右,市区陈仓园市场的蔬菜摊迎来了市民买菜的高峰期。记者在一家蔬菜摊不远处观察发现,购买蔬菜的顾客都会主动拿塑料袋,每样菜单独装到超薄的塑料袋中,摊主最后还会将所有的蔬菜装进一个更结实的大塑料袋,每位顾客手中拿到的塑料袋至少有两三个或者更多。站在市场门口观察会发现,基本上出入的市民手中都提着装有各种食品的塑料袋。记者在市场内询问发现,无论是销售馒头、肉类熟食、蔬菜还是水果的店铺或摊点,所有塑料袋都是不收费的。
  在这个市场经营菜摊的韩女士说,每逢顾客接过她递过去的塑料袋,就意味着顾客愿意购买她的蔬菜,不少人在市场买东西都会讨价还价,自然不愿意额外再花钱买塑料袋。如果市场上只有她这里有偿使用塑料袋,肯定会影响生意。
  此外,外卖行业也成为“限塑令”的法外之地。6月11日,记者午餐时间在市区金陵新村一家餐厅看到,这家店的外卖产品采取“一盒一袋”包装,多份同时订购还会套上数量不等的大号外包装袋。
  记者采访到一位专业从事塑料餐盒销售的刘先生。他告诉记者,他们厂家位于咸阳市,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塑料碗碟,来到宝鸡市场已有3年时间。随着外卖业的兴起,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记者在刘先生销售的塑料制品底部看到,上面标有“PE-HD”字样,记者查阅资料得知,PE-HD即高密度聚乙烯材质,这种塑料属于不易降解的材料。
  虽然外卖行业的餐盒是有偿使用,但其材质多为不可降解材料,循环使用率也较低。以一份外卖至少要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计算,全市每天可能使用成千上万个塑料袋和塑料餐盒,从而产生大量较难处理的生活垃圾。
  遏制白色垃圾蔓延政策应该与时俱进
  从落实的情况看,“限塑令”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关于限塑的倡导性、鼓励性措施多,缺乏严格执行的相关法规条款,效果很难保证,真抓严管的底气稍显不足。
  有资料显示,“限塑令”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了2/3以上,累计少用达140万吨。但与此同时,“限塑令”的实施一直存在一个盲区,禁而不止的大量不达标塑料袋仍在集贸市场被广泛使用,这类塑料袋无法回收,填埋后要经过上百年的时间才能被降解,对环境危害大。同时,集贸市场摊位使用的没有生产厂家,材质与成分、安全说明等信息不达标的塑料袋,无法追溯生产源头,用于盛装食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记者从市环保局法制科了解到,“限塑令”刚颁布的那几年,市环保局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都会面向市民宣传“限塑令”,倡导市民多使用菜篮子、布制购物袋,还面向社会大量发放环保购物袋。如今这项政策过去十年之久,已经被其他各项重点工作淹没,发放环保购物袋这样的活动已经有五六年没搞过了。
  环保公益律师、陕西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陆威认为,一方面,从环保角度看,塑料袋无论薄厚,都应该少用为好,可是大家对塑料制品的危害还是没有客观的认识,所以使用的行为没有减少;另一方面,“限塑令”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塑料包装制品的市场需求出现新热点,“限塑令”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脱节。对于塑料袋的使用限制,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越来越严格。例如,我们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一次。因此,不妨逐步提高塑料袋的生产使用成本,从经济角度控制使用冲动。此外,还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塑料袋替代产品的使用和推广,出台纸袋、布袋等行业的鼓励支持政策,从而限制塑料袋的使用。 
 

声音
限塑令亟待升级
绾青

  在关于“限塑令”的采访中,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项十年前的政策现如今已经被人们淡忘。可以说,这项政策在执行之初就存在大量盲区,时过境迁,其内容已经严重滞后,外卖、快递等大量新兴业态又对这项政策发起冲击,置“限塑令”于尴尬之地。
  塑料制品是可以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但是因为目前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设施不到位,导致回收困难,只能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对环境产生污染。“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已是众所周知,所以笔者认为,“限塑令”不能只停留在倡导层面,也要更加注重强制性的要求。比如,进一步从法律法规层面细化相关规定,以及明确违反相应规定的惩处措施。以国外为例,今年5月,欧盟就提案将立法扩大限塑范围,全面禁止塑料餐具。
  新兴的快递、外卖行业在大量使用塑料包装制品,从而产生大量的白色垃圾,而这一点却是“限塑令”的法外之地。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完善包括快递业、外卖在内的新业态环保包装的标准及法规。“限塑令”一定要考虑新情况,对新业态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予以规范,从而提高实用性和操作性。
  图说:①塑料制品批发商店的老板展示塑料袋。②在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量依然很大。③超市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较好地落实了“限塑令”。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