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一场脱贫助困的造血革命
——渭滨区开展就业扶贫攻坚活动纪实

弓旭东 王军

  这是一场特殊的革命,千百年来靠种庄稼看天吃饭的农民也成为上班族,甚至当上了老板。
  这是一次服务的创新,政府扶持让贫困户学会技术能就业、有了资本能创业。
  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渭滨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积极开展“造血革命”,动员贫困劳动力“走出去”到企业单位就业,把企业“请进来”在村组创办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开发公益岗位兜底安置就业能力弱的贫困户,努力让全区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人以上能够稳定就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据了解,目前该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共1832人,实现就业创业1512人,就业创业人数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82.5%;每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贫困家庭全区共988户,占有劳动力贫困户总数的98.9%。
  “走出去”到企业就业
  企业多、人口相对集中是渭滨区一大特点。在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中,该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方式,组织贫困户学技术添手艺,让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庄稼地里谋生计,而是变成上班族挣工资。那些有想法、有点子的贫困户,政府还扶持其办企业。
  一味“输血”将永无止境,贫困户能做的只是被动获取,而“造血”能让他们变得有能力、有资本赚钱。
  区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区上主动作为,从摸清底子入手,通过推动人岗对接、技能培训以及加快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建设等方式,努力助推贫困家庭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今年5月5日,该区就业扶贫领导小组召集所有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明确从摸清底数、推动人岗对接、技能培训、加快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公益岗位托底安置等方面抓紧开展工作,促进稳定就业。
  据悉,该区每个月都会将市区最新的岗位招聘信息通过三个镇的就业信息屏和42个涉贫村“就业扶贫直通车”宣传栏、三级就业扶贫微信群推送到村组;同时组织动员辖区9家人力资源公司深入村组,分片包抓,逐村逐户开展人岗对接活动,帮扶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集中推荐一批贫困劳动力赴大中型企业单位就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我们5月份推荐了22名贫困劳动力成功签约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汽车公司宝鸡生产基地,11人进入宝鸡华山车辆厂就业。”该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说,“走出去”到企业就业成为区上就业扶贫的一大特点。
  高家镇固川村贫困户张峰以前在北京打工,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好,他却无法照顾。今年,通过区政府搭建的平台,张峰进入吉利公司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顾上家,他也成为该区就业扶贫的一个典型代表。
  像张峰一样到企业就业的贫困群众,在渭滨区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区人社部门组织11家定点培训机构深入村组包片培训,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需求开设专业,把培训班办在村组,方便群众参加培训提升技能。
  今年以来,他们先后组织239名贫困劳动力参加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烹饪、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商务、叉车等专业培训;同时,推荐贫困劳动力参加中长期技能培训,掌握更系统的专业技术,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在高家镇甘庙村举办了渭滨区2018年春季就业扶贫招聘洽谈会,村上15名贫困劳动力现场与8家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
  “请进来”把工厂办在村组
  有的贫困群众“走出去”创业上班挣钱了,也有一些贫困群众因从事种植、养殖业,或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就业赚钱。怎么办?该区在借鉴其他地区做法的基础上,动员辖区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请进来”把工厂办在村组。
  今年初,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高家镇新安村开办了一个加工厂,将60多万元的29台服装加工工业缝纫机安装到这里的社区工厂(原村小学),主动吸收村上30名贫困劳动力进服装车间,安排老师傅手把手教技术,目前已完成厂房装修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正式开工生产。
  此外,陕西众智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宝桥综合市场、通力药玻、渭滨区绿鑫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也在该区加快建设社区工厂或就业基地,优先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
  目前该区已创办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11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13人。通过这一举措,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有人愿意上班挣工资,也有人想着法子自己创业。对于有意愿自主创业者,该区也积极协调帮助,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发放创业补贴,让这些人不再为没有资本创业而发愁。
  石鼓镇高家河村贫困户高天林是个有想法的人,他不愿进企业打工,想在家门口创业发展。于是,高天林夫妻在村上养起了猪。可是,由于需要购买猪崽、饲料等,加上去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经营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消息,负责帮扶该户的区人社局副局长张建军积极联系,帮他申请创业贷款8万元,并为其提供担保。同时,区人社局还为他发放了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一下子缓解了高天林的资金难题。他感慨地说:“有了政府的好政策,我一定要坚持养猪,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开发公益岗位兜底安置
  贫困户如果年老体弱,或者身体残疾,根本胜任不了就业创业的岗位任务。针对这类人群,渭滨区想尽办法帮他们找挣钱路子。
  据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为了解决就业能力弱、无法离村离乡人员就业问题,同时落实省市部署大力开发公益岗位的要求,区上在村里开发了卫生保洁、治安巡逻、农村幸福院服务等农村公益性岗位,通过这些岗位,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327人。此外,还在区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开发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52人。
  “除了完成这些‘规定动作’,区上还自主开发了保洁、治安等就业脱贫专岗,对超过法定劳动年龄仍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进行托底安置。”该负责同志说,这些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可领补贴500元,区财政每年拿出210万元资金给予补助,目前全区安置贫困人员303人,实现了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岗位托底安置全覆盖。
  设置就业脱贫专岗,让贫困户脱贫有了保障。今年60岁的高家镇段家磨村一组贫困户李娥娥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她现在负责每天打扫家门前一条村道,每月享受政府500元补贴。“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人,现在都60多岁了,外出干活也没人要,能干这个工作确实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李娥娥说。
  创新人岗对接,强化岗位兜底。渭滨区在开展就业扶贫攻坚活动中,结合辖区实际,主动作为想办法,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兜底安置等就业三种方式的脱贫助困“造血革命”,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