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纪念的是谁
能让我们感受到端午节氛围的,是商业活动。超市里包装精美的粽子,学校旁花样繁多的香包,手机里小长假出行的推送告诉我们,又一个端午节来了。除了吃粽子、买香包之外,端午节还有哪些我们该知道的文化内涵呢?
首先我们得从“端”字看起。在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那么我们所称的“端五”,说白了也就是“初五”。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五月初五就称为“端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没有我们口口相传的那么简单。
我们熟知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末期楚国大夫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贵族,一心想要将楚国发展成强国,但因为受小人排挤,楚王对屈原越来越不重视,将他排挤出楚国的统治核心。最终,他目睹了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遭受侵略,国土丧失,百姓遭受蹂躏,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能为力,又不甘心同普通人一样随波逐流,于是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而亡。
除了纪念屈原说之外,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一种说法是纪念曹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楚国人,为了替父报仇,逃到吴国,帮助阖闾夺取政权,扶持阖闾之子夫差登上王位。但是后来,夫差置身边的强敌越国于不顾,而攻打远方的齐国,伍子胥进行强谏,惹怒了夫差,再加上奸臣的谗言,被夫差赐剑自杀。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初五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纪念伍子胥说是纪念其忠君,纪念屈原说是纪念其爱国,纪念曹娥说是纪念其孝道,这其实都是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价值观,是端午节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的社会教育功能。
那么,端午节真正的源头在哪里?
我国史学界公认,中华民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华夏部落、苗蛮部落和东夷部落。东夷族很大一部分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来被称为“百越族”。他们断发文身,崇拜的图腾是“龙”,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受到龙的保护,每年五月初五他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在水面上进行赛龙舟,这才是端午节真正的由来。随着中华民族统一的进程,中华文化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兼收并蓄,端午节也就成了中国人的节日。
我们要怎么纪念
始于战国,盛于隋唐,传之后世,至今绵延不断,这就是端午节的魅力。
那到底该怎么过端午呢?古人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十分丰富。首先就是吃。端午节,古人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此外还要饮雄黄酒,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其次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这些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当然,南方赛龙舟,北方射柳、斗草、打马球等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对于现代人来说,要秉承所有的端午习俗并不容易,于是“吃”成了过端午最简单的方式。
细心的人会发现,如今粽子口味越来越丰富了,除了熟悉的传统口味,还出现了榴莲、宫保鸡丁、小龙虾、鲍鱼、川香麻辣、燕窝等“奇葩”口味的粽子,但我们似乎除了吃粽子之外,已经淡忘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在端午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的满足感只是来自于胃,这样的端午节,恐怕就不仅仅是意兴阑珊了。
现实点的传承,其实很容易做到。民俗学家认为,防疫祛病、全民健身才是端午节的内涵。端午时节,也是人易生病之时,古人便采集艾叶等草药,希望驱除所有的灾疫。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瘟的节日形式传承下来。在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两千多年来端午节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更需要被延续。
很明显,健身不是端午节的全部。节日更应该是一种情绪,从震天响的龙舟呼号里,我们能听到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从扑鼻香的竹粽里,我们能感受到博大包容一视同仁,这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才是传承传统节日的意义所在。
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文化传承没有可靠的经验可循,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可用,只能利用日新月异的科技,随时适应时代变化,更新传承办法,将重点更多地集中到精神实质的研究与传承上来,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从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国内外的民俗专家对端午文化实质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人把端午等传统节日想当然地“浓缩”成吃几个粽子,看几场龙舟赛,就不自觉地把优秀传统的精气神都“扁平化”了。
有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民俗文化的传承,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特点,在发展中提升端午文化的资源品牌效应。理性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在传承端午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赋予其更丰富、更有活力的时代元素,这对于我们进行抢救保护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文化大视野下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也有学者认为,对以“端午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结合各地特色,创造性地举办不同文化层面的活动,从而引发人们对个人命运与人类本身的关注、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思考,这样的传统节日,才有厚重感、仪式感,也才能将节日所承载的意义流传下去。
作为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之一,端午节承载的是融入民族骨髓的、让人热血沸腾的家国情怀。无论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是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龙的节日说,这其中闪烁的是中华文化智慧的光芒。特别是在当下,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的气质,正是我们建设国家,实现追赶超越目标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