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本连环画,越翻越精彩,在体会精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我们在长大。当有一天蓦然发现,街上摆的小人书摊已消失很久时,你内心也许在召唤,小人书中那张会飞的魔毯,载你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要感谢那些小人书的绘制者,他们在纸上辛勤笔耕,让我们收获无法抹去的快乐和回忆。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找到了几名宝鸡画家,听他们回忆画连环画的故事。
曹宇:学英雄画英雄帮英雄
宝鸡岐山籍著名书画家曹宇,在年轻时曾画过不少连环画,其中还有两个作品获了奖。
“第一次画连环画是画全国英雄模范杨水才,那时还在西安美院上学。”曹宇回忆说,杨水才是河南许昌水道杨村的一名基层干部,为发展生产、改变家乡贫穷面貌鞠躬尽瘁,于1966年12月病逝在岗位上。1968年,全国掀起了学习英雄模范杨水才革命事迹的热潮。学院派曹宇等四名师生去杨水才家乡参观学习,回来后集体创作了一组反映杨水才英雄事迹的连环画。
“第一次画连环画还是比较费劲,一是经验不够;二是因为杨水才已经不在了,无法观摩他的生活,连他的照片也很少,只有结合他的事迹凭想象去画。画前先找人当模特,模仿他的劳动、生活场景,然后用相机拍下来再画。”
说起来,曹宇第一次画英雄,还帮了英雄家庭一个天大的忙。原来,曹宇他们到杨水才家乡采风时,杨水才的老母亲说,她小女儿8岁时被人贩子卖到陕西,杨水才生前几次到陕西找妹妹都没找到,可以说是带着遗憾离世。老母亲求曹宇帮她找女儿。曹宇一口答应下来。回西安后,他赶印了一万份《重要寻人启事》,从西安一路张贴到宝鸡,没想到竟然收到十几封来信。他根据其中一封信提供的线索,终于在武功县的一个村子找到了杨水才的妹妹——一名28岁已经在当地结婚生子的妇女。曹宇把杨水才的妹妹带回河南老家,许昌市政府在杨水才家乡搞了个万人迎亲大会,“我们的车走一半就走不动了,迎亲队伍人山人海,红旗如林,夹道欢迎我们。还是解放军战士手拉手让出来路,我们才一步步走向村子。20年没见面的母女相见,抱头痛哭。大会上我作报告,讲述寻亲经过。杨水才的妹妹上台讲话,一口武功土话,当地人听不懂,我又给做翻译。当晚,母女俩就睡在一起,听说母亲把女儿上下摸了个遍,确信就是她的姑娘……”
这边事刚完,紧接着宝鸡县红旗大队又发生一件英雄救人的事情。1969年10月1日,驻宝某部营长王恒德在指导民兵投掷手榴弹训练时,民兵意外脱手,面对快要爆炸的手榴弹,王恒德舍己救人,英勇牺牲。曹宇受命又马不停蹄地赶赴红旗大队蹲点学习,集体创作了《优秀共产党员王恒德》连环画,此书1972年2月经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改革开放初期,曹宇在麟游县文化馆工作。当时陕西省搞科普宣传,曹宇用现代装饰画的手法,自编自画了一册反映海洋未来工程的科普连环画《海洋的秘密》,获得陕西省科普美术创作二等奖。
“那时候精力正旺盛,感觉进入了一种自由创作阶段。”曹宇说。1982年,他自编自绘连环画《黄鼬喊冤》,作品发表后改变了人们认为黄鼠狼是害物的传统观念,可谓反弹琵琶,令人耳目一新。
1984年,曹宇再接再厉,又创作寓言式连环画《老虎、狮子和牛》,此作品借鉴木版年画、泥塑、剪纸和布艺等西府民间美术形式,用活泼的画风和象征性的语言阐释了一个道理:不要像老虎狮子一样称王称霸,要像牛一样与人和平相处。
凭借巧妙的文图构思,《老虎、狮子和牛》获得陕西省美术创作二等奖,还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展,成为曹宇最为满意的一次创作。
1985年后,曹宇的创作重心转到版画和篆刻,连环画创作渐行渐远了。“连环画就是美术领域的长篇小说,画连环画需要足够的精力和耐力,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记者深有体会地说。
王鸿续:见到自己40年前的作品,眼睛瞬间亮了
一位年近八旬的著名画家,画作等身,如果你把他40年前画的小人书呈现在他的面前,该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宝鸡连友李周顺、黄波等人就搞了这样一个“策划”。一天,他们利用一次连友和作者见面的机会,问王鸿续:“您还记得您画过的连环画吗?”
“画过几本,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王老说。
连友随即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鸿续画的两本连环画《鸡蛋的故事》《爱国词人辛弃疾》送给他看。
王鸿续接过来,先看一眼封皮,又戴上老花镜端详,眼睛一下子亮了,在认真翻看了一会儿画册后,感叹说:“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看到我画的小画书!这让我想起过去走过的路……”
王鸿续回忆,画《鸡蛋的故事》时,他在宝鸡市文化馆任美术干事,馆里让他根据兴平县文化馆写的一个脚本故事配图,看了脚本后,他决定用国画来画。他用很细的叶茎笔,画在一张张巴掌大小的稿纸上,数月后完工,将画好的脚本交付。连环画《鸡蛋的故事》1975年5月经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为9万册。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王鸿续应陕西人民出版社约稿,又画了连环画《爱国词人辛弃疾》。这次采用线描画,因为画页多,连画了7个多月才完成。1981年10月连环画出版后,出版社还给他汇来800元稿费。
“这两本小人书,时间久了,我自己都没保存下,包括当年画的脚本,画好就上交了,一张底稿也没留。”王鸿续告诉连友。
据细心的宝鸡连友统计,王鸿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环画兴盛期,至少绘制了五六本连环画存世,除了上面两本,还有以宝鸡医疗卫生界标兵、原一康医院骨科大夫牛玉典为原型创作的《小牛的故事》,反映柬埔寨人民抗美题材的《不朽的战士捷恩》等。
以王鸿续为代表,那个年代,宝鸡本土涌现出不少连环画作者,他们立足于各自工作岗位,满怀创作激情,以忘我的投入,绘制了一批寓教于乐、深受孩子喜爱的连环画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都以宝鸡连环画创作学习班的集体名义呈现给读者。
孙剑波:将24名劳模和先进代表画进连环画
因为爱她,所以画她。画小人书,绝非上一代人的事。
日前,我市热电企业的两名职工,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将本单位24名劳模和先进代表画进了他们创作的连环画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新时代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两名画连环画的职工叫孙剑波、毛强强,供职于宝鸡大唐热电厂,平时都擅长美术创作。几年前,孙剑波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名著《三国演义》连环画补画,还画《东周》,画《西汉演义》,至今出版了多本古典题材连环画,可谓宝鸡连环画创作的后起之秀。
今年初,孙剑波受大唐集团公司工会委托,创作一本反映劳模故事的连环画作品集。为做好准备工作,孙剑波趁着春节假期,临摹了70多幅现代题材连环画作品,用秃了20多支勾线笔。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孙剑波推荐单位同事毛强强和他合作创作。两人从3月15日开始画,历时40天奋战,终于联手完成了这本连环画集。
“厂里专门为我们腾出创作工作室。故事脚本是根据各种素材提炼出来的。我和小毛分工,我画一半,他画一半,各画各的。我们风格不一样,他用钢笔,是用速写技法画;我用毛笔画,用的是传统白描手法。所以可以看到,凡线条较细的都是钢笔画的。当画最后一个劳模时,我提议合画,由毛强强起稿,我勾线,来丰富一下表现手法。没想到效果很不错,既发挥了他造型能力强的优势,又突出了毛笔在表现力上的优势。”孙剑波介绍连环画的创作过程。
据了解,这本取名为《连环画上的劳模》的连环画稿共120多幅,其中每4-10幅表现一名劳模的事迹,总共讲述了24名劳模和先进代表的爱岗敬业故事。《连环画上的劳模》经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引起了热烈反响,有的女劳模看到后惊呼:“哇!太激动了,竟然能被画。”有的读者点评:“用连环画画身边的人和事,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人表示:“小时候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又回来了!”
一下子画了这么多劳模,劳模们的爱岗敬业、精湛技术给孙剑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创作时,对一名劳模以前曾使用过的机器的样式吃不准,几经电话辗转,终于在半夜里联系上正在工地加班的劳模,劳模随后就给他发过来一张标注清晰的手绘草图,“说实话,那是一张标准的制图作品,机器内部结构一目了然,我一下明白该怎么画了!”
对常画古典人物题材的孙剑波来说,这次创作给他带来全新体验。他说,劳模就是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凡人,只要把他们的事迹生动地展示给人们,那么他们的社会价值就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