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聚焦城市
第06版:交通运输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
第11版:文化
第12版:社会•法制
标题导航
|
两位少年的寻找之旅
《给孩子讲相对论》
《坏狐狸》
《精灵书》
满载童心和爱意的故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杨海蒂推荐好书《永远追随》——
两位少年的寻找之旅
《永远追随》是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作家柳建伟精心创作的儿童文学新作,该书以长征为题材,弘扬了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两位少年与他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重要的生存基础和快乐来源是一头漂亮的驴子。红军长征经过他们的家,在由疑惧到信任的数日相处之后,撤离时红军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位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进入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的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情感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和无私……
(杨海蒂:《人民文学》副编审,著有文学和影视作品多部,获丰子恺中外散文奖、孙犁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一夜吹个不停的乱风,一夜下个不停的细雨,终于把湘南的香花岭弄成了一个初冬的样子了。昨日满坡上星星点点开着的野菊花,不是蔫了羞了,便是被风吹雨打落下的桉树、香樟树老叶埋住了,满眼望去已是一片冬日的肃杀。从香花岭主峰涓涓流下的香花溪水,也像冷得缩住了手脚,流过岭脚下豆腐陶家西侧时,仿佛也不如往日那样欢快了。陶家门前八丈见方的池塘里,睡莲卷了些许,黄了暗了;荷叶枯了些许,垂了弯了;水里的鱼儿懒了些许,沉了眠了——整个也是一幅深秋初冬的萧索模样。
香花岭下,香花镇外豆腐陶家新的一天,伴着天光的放亮,印版印出一样地重复着开始了。
正对着池塘的是陶家五间正房,中间三间开中门,是一明两暗的格局,东西两边各有独自开门的一间。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两个少年穿着衬衣外套,一前一后从正屋东头的房间里走出,前面是陶家的孙子十三岁的陶百川,后面是陶家的外孙十二岁的周三才。因为气温的突然降低,也许又是雨后空气过分清爽,两位少年在院坝中洗脸时,相跟着打了几个响嚏。
堂屋正门吱呀开了,六十来岁的妇人陶柳氏,拿着两件一红一蓝的夹衣出来,“穿上,变天了”。
陶百川和周三才顺从地脱了外套,套上红的和蓝的夹衣。陶柳氏眼里溢满了慈爱,伸手帮孙子和外孙整了整衣领,退两步说:“俊!人的衣裳马的鞍,老理啊!”
陶百川嬉笑着脸,“奶奶,你是夸你做的夹衣吧。”
陶柳氏依然笑着,“都该夸!这香花岭,这香花镇,里孙、外孙长这样出挑白净、浓眉大眼、高鼻方口的,有第二家吗?”
周三才紧跟一句:“婆婆,镇上人都说我和百川哥长得随您!”
陶百川伸手刮了一下表弟的鼻子,“马屁精!连敬称‘您’都会说呀你!再夸夸你婆婆的女红?快夸呀!”
周三才挠头笑道:“哥,对长辈用敬称,是跟您学的。婆婆手巧,香花岭十里八乡老老少少的,都知道,不用我夸。”
陶百川一个响指弹在周三才的脑门上,“你这张嘴呀!怪不得你外婆更疼你。”
一个粗壮的男人声音从东厢房南头门口伴着白雾样的蒸汽射了出来,“斗什么嘴!快牵了小白出来!都备好了!”
陶百川飞跑几步,冲进东厢房北边的门,牵出了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小毛驴通体深灰,四蹄上的毛却是浓黑的,额头上竟长了一片鸡蛋大小的白色的毛。四只黑蹄和一团白毛,就让这头毛驴变得与众不同了。这点与众不同的相貌,加上陶百川不分青红皂白的喜欢,四年前买它,让百川父亲陶家驹硬生生地多掏了一块大洋!
毛驴小白出了屋,竟也被清新的空气刺激得伸着脖子,仰天打了两个响亮的喷嚏,惹得两个少年哈哈大笑起来。
陶百川亲热地搂住毛驴的头,用脸贴贴毛驴的脸,“小白呀小白,瞧你这喷嚏打的,樟树叶子都震落好几片了!”
“还在闹!快叫这牲畜吃点,上路了!”四十来岁的陶家驹跟着自己的声音,拎着装着嫩豆花的两只红漆木桶,瘸着左腿,晃晃悠悠出了豆腐房,“拌点黄豆!”
七八只鸡和五六只鸭子争先恐后从西厢房北边一间里跑出来,院坝里瞬间热闹了许多。
“家驹!吃了枪药了!”陶柳氏拎着装了七八个鸡蛋、鸭蛋的小竹篮从西厢房出来,“他俩的荷包蛋煮了吧?”
“哪天忘过?”陶家驹看见陶柳氏拿出一只鸡蛋往毛驴小白食槽走,喊,“妈——一个牲畜,也配吃鸡蛋?”
陶柳氏从容地把鸡蛋打在毛驴小白的食槽里,“家驹,这个家还没轮到你来当。小白呀小白,如今你是老陶家的大功臣,一天吃个鸡蛋,该!”
毛驴小白通人性似的,打个响鼻,吃得更欢了。陶百川和周三才抬了一个豆腐出来,放到木架子一侧。
陶家驹边固定放豆腐的板子,边说:“人你惯着,牲畜你也惯!我小时候,您老人家信的可是棍棒出孝子!”
陶柳氏笑笑:“等你当了爷爷,你也会变的!隔了辈,亲就是严,严就是亲!你会懂的。”
说话间,陶百川和周三才已把两个豆腐和两桶嫩豆花都放到了特制的木架子上。
陶家驹摆摆手,“快点吃!落了一夜雨,又不逢场,吃客少。”仔细捆着木架上的豆腐架和木桶。
陶柳氏牵着吃饱喝足的毛驴小白,走到木架子前,毛驴小白后退几步,身子钻到了木架子底下。陶家驹缓缓地摇动着木架子上的机关,捆着三个豆腐、两桶豆花的架子稳稳地落在了毛驴的背上。
(节选自《永远追随》第一章)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