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忧伤》剧照 《梁生宝买种记》剧照 《原野》剧照 《窝头会馆》剧照 从迷茫到坚定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曾几何时,这也是宝鸡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内心的困惑。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宝鸡市话剧团与宝鸡市歌舞团合并为宝鸡市艺术剧院,原有的“铁饭碗”被打破,所有人都站在市场大潮前茫然四顾,一时间,找不到方向,更看不到未来。
5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经二路西段的宝鸡市艺术剧院采访。院长杨兰回忆说:“我们像是被父母推出家门的孩子,以前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却要自谋生路,不禁会担心、会害怕。”有的人退了休,有的人改了行,剩下来的人问:“我们养活得了自己吗?”当时谁都不知道答案。
就在大家陷入迷茫和恐慌之际,我市开展“话剧月月演”活动,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由市艺术剧院负责具体实施。这是2012年,距市话剧团上一部话剧《百姓书记》演出已过多年,大家早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新成立的市艺术剧院而言,能挑得起眼前的这副担子吗?
“必须能!”杨兰说,宝鸡话剧有着数十年的光荣历史,曾推出一大批优秀的话剧作品,也曾走出一大批杰出的话剧人才。作为全市唯一的专业话剧院团,他们有责任秉承宝鸡话剧的传统,更有义务在新环境中把宝鸡话剧发扬光大。从2012年5月起,剧院先后推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我爱桃花》《原野》《哈姆雷特》《傍晚发生的小事》《暗恋桃花源》《梁生宝买种记》《乱了》《长椅》《窝头会馆》《最后一个情圣》《喜剧的忧伤》等12部精品话剧,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杨兰透露,今年,他们还计划再推出3部话剧作品。如此高产的话剧院团,在国内三四线城市中并不多见,宝鸡话剧经过淬炼的阵痛,终于浴火重生、焕发青春。
从稚嫩到成熟
“‘话剧月月演’活动启动至今,我演的戏比此前15年演过的所有戏都多。”市艺术剧院青年导演、演员冯子夏如是说。剧院现有话剧演员9人,其中很多人都像冯子夏一样,在2012年以前鲜有登台或饰演重要角色的机会。六年来,演员们在不断成长,宝鸡话剧也在不断成熟。
据冯子夏介绍,《原野》是剧院第一部里程碑式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改编自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原野》,当时仅有北京人艺、天津人艺等几家大型院团排演,而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一边学一边练,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将此剧搬上了舞台。2012年底,《原野》亮相剧院话剧团小剧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宝话版”《原野》随即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宝鸡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则是2017年《窝头会馆》的上演。《窝头会馆》由知名编剧刘恒创作,由北京人艺在2009年首演,主要讲述上世纪40年代,一个叫窝头会馆的平民小院里,发生在几户小老百姓身上悲欢离合的故事。“宝话版”《窝头会馆》按北京人艺版排演,与以往作品相比,此剧在表演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演员们将剧中老北京各色人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12部话剧中最值得剧院骄傲的,要数无场次方言话剧《梁生宝买种记》。这是剧院第一部原创话剧作品,改编自作家柳青的小说《创业史》中“梁生宝买稻种”的故事。该剧由剧院青年编剧张骥创作、国家一级导演由二群执导,2014年在宝鸡首演,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15年在西安公演,被誉为“中国戏剧里程碑式的作品”。2016年,该剧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后赴遵义、西宁、格尔木、白银、金昌、银川、北京等地巡演,受到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专家盛赞“填补了中国话剧史的一项空白”。
从冷遇到热捧
记者采访时,正值演员们排练儿童剧《桃桃奇遇记》,这是继2015年《匹诺曹奇遇记》、2017年《兔子急了》后,市艺术剧院原创的第三部儿童剧。上周末,他们已经演了三场《喜剧的忧伤》,本周末,他们还要再演三场这部话剧,“六一”儿童节期间,他们将连演10场儿童剧《桃桃奇遇记》。“虽然忙、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演员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只要观众喜欢,他们宁愿天天练、天天演。
然而,几年前,宝鸡的观众却没有这么热情。那时,人们对话剧不甚了解,大都是冲着“免费”或因为“好奇”而走进小剧场,并不是真正喜爱话剧,这突出体现在文明观剧的意识较为淡薄。每次演出,迟到早退者有之,喧哗吵闹者有之,开闪光灯拍照者亦有之。甚至有一次,一名老年观众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演出不得不中止,直到这名观众被请出剧场才得以继续。为建立良好的观剧秩序、培育健康的观剧氛围,市艺术剧院成立了“话剧爱好者群”,并开通微博、微信,为市民普及话剧知识,与观众交流话剧感悟。每次演出前,张骥、冯子夏还会为观众介绍观剧礼仪,引导更多人认识话剧、走近话剧、喜爱话剧。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宝鸡话剧的“粉丝”,有的演出,140座的小剧场涌入200余名观众,一些人为了观剧甘愿坐在过道上;有的演出,一些忠实观众会连看数场,甚至还邀请家人、朋友、同事一起来看。“虽然是公益演出,但所有演职人员从来没有敷衍过一场。”杨兰说,“这也是我们现在拥有近千名话剧‘粉丝’的原因。”2016年夏天,一次演出前突降暴雨,交通瘫痪,人车难行,但所有演员无一缺席,为冒雨前来的25名观众奉上精彩的演出。那个夏天,“宝话”人的守信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宝鸡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