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贫困户老张的骨气
冯洁
  “耕地靠牛,通信靠吼,交通靠走,吃水靠挑。”这句顺口溜曾是凤翔县姚家沟镇桃树沟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从2012年起,姚家沟镇因地制宜,实施移民搬迁,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村民张艳峰是搬迁户,看着移民新村整齐的房屋、便捷的交通、漂亮的健身广场,他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几年前,张艳峰的儿子入狱,儿媳出走,留下刚过百天的孙女。老张两口子强颜欢笑,打起精神悉心照料年幼的孙女,日子清贫却也充满希望。
  2015年,就在一家人准备搬迁新居的时候,本来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妻子李珍珠,又被查出了乳腺癌,这一变故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张艳峰一个人身上。
  但在前些天,笔者走进张艳峰家,却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家庭。宽敞的水泥院子,屋子里干净整洁,只有屋后的土崖诉说着老张一家的不易。见我们来了,老两口热情地忙前忙后。问起李珍珠的病情,她笑着说:“2015年查出来乳腺癌,手术做了2次,化疗了19次,我和宝鸡的医生都成了朋友,每次去他们还邀我表演节目哩!”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她一边擦眼泪一边解释:“我这是太激动了,我这病就是苦了我老伴。”
  站在自家的后院里,年过半百、身材消瘦的张艳峰把堆起来像小山似的青草铡成“短截截”,用竹筐端到牛槽前,精心地喂给5头牛。
  过去,张艳峰养过鸡、打过零工,就是没想过自己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买得起5头牛。他说这得益于镇、村两级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
  面对张艳峰一家接踵而来的困难,村上第一时间组织评议,2016年3月,张艳峰家被纳入低保户。为了方便他照顾妻子和孙女,镇上给他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张艳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月三类低保648元,妻子大病补助145元,孙女补助87元,打扫卫生300元,国家政策真是给我帮了大忙。”
  刚搬进新房时,是张艳峰家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妻子患病住院,新房的门窗也没钱安装,一下雨院子都是泥。当时的帮扶干部王少格提出给张艳峰提供水泥和沙子,协调村上雇人给他把院子打成水泥地,却被老张谢绝了。他到附近的村子里搬砖、种树苗,每天挣80元,没过多久,他就用打零工挣来的钱装了门窗,硬化了院子。
  “自己能干的事绝不麻烦别人。”这是张艳峰的口头禅,也是他做事的一贯原则。
  让贫困户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这是凤翔县姚家沟镇在产业扶贫中坚持走的路子。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获益不少。老张心里也一直在盘算着养牛的事儿,但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
  得知这一情况,凤翔县农商银行姚家沟镇分理处的工作人员来到张艳峰家,他们提出用小额信用贴息贷款帮助张艳峰发展产业。
  听说贷款免担保、无费用,还赠送保险,老张动了心。他又想到了同为贫困户的外甥姚辉一家。姐夫姚锁堂智力障碍,全靠姚辉在外打工补贴家用,生活很拮据。张艳峰当即决定贷款3万元,买5头牛,其中2头替外甥代养。有人夸他精神可嘉,他只笑,在老张看来,养1头牛是养,5头也是养。
  说干就干。决定养牛的第二天,帮扶干部赵厂生来帮老张搭牛棚,当他来到老张家时,看到老张带着妻子和孙女,已经把石棉瓦架到了棚子上。“这样自立自强的贫困户,我们爱帮!”赵厂生由衷地感慨。
  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老张又在自家地里种了2亩核桃、2亩苹果和7亩玉米。“这些年的花费实在是太多了,多亏了精准扶贫!”说话间,张艳峰用手抹了抹眼睛。
  “老张这人有骨气,让人很佩服,我就没见他歇过,还一天乐呵呵的。”邻居老李对笔者说。
  晌午时分,阳光照在院子里,圈里的牛不时发出“哞——”的叫声,几只公鸡在院子里打闹。准备好午饭的老两口坐在清凉的房间里聊天,等着孙女放学回来。
  “贫”这个字,在老张身上已经太浅太淡,因为他并未磨灭自己的斗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