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后,西农大专家赴一线查看受灾情况。 千阳县某合作社的260亩西瓜苗受冻枯萎,面临换苗。 ■本报记者岛茜
政策农险保成本
4月7日凌晨到上午8时,凤县气温一直在-1℃以下,3时至5时,极端最低气温降至-7℃。突来的寒潮,致使全县花椒椒蕾受损,严重影响了凤椒的产量和质量。灾害发生后,凤县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启动了农业保险赔付工作,减少申请环节,缩短兑付流程,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农民兑付理赔资金。因为有农业保险,面对灾害,凤县留凤关镇石山坪村的村民十分淡定。从2007年起,石山坪村百余户椒农全部参加了花椒低温霜冻灾害成本保险。
和石山坪村的村民一样,留凤关镇张坡沟村种植大户向小忠家的花椒也受了灾,但是他并不慌张。向小忠的妻子告诉记者,他们家是2008年农业保险试点扩面时开始购买的,当年丈夫本来已缴了140亩的保费,之后因她对参保不放心退了90亩,结果遇上了大霜冻,光保险公司的理赔款就少了2万多元。从此,他们年年都参保。
据了解,我市从2007年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推广实施能繁母猪和奶牛两个国家试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并率先自主开展了凤椒霜冻保险试点。目前,全市政策性农业险品种从仅有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发展到奶牛、奶山羊、苹果、核桃、设施蔬菜、花椒等11个品种,涵盖了多数县区的农产品。
市金融办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渐被农民认可,这种保险由国家补贴,农户只需承担少量资金。随着我市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不断增加的保障需求,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冻灾、旱灾、病虫害和养殖业重大病害、意外事故等,极大地满足了农户的保障需求。
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仅为农民种植“遮风挡雨”,2016年,在我市推行的价格指数保险中还为应对“菜贱伤农”提供了一剂良方。当年7月,太白县2873亩蔬菜购买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就在当年7月末至8月期间,莲花白受市场行情影响,每斤离地价格仅为0.08元,严重影响当地农户收入。针对此情况,承保的保险公司及时启动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理赔工作,为260多户农户提供了市场风险兜底服务,支付赔款133.28万元。
商业农险补损失
目前,我市农业保险由6家保险公司负责承保,近年来得到极大认可。以凤椒为例,凤椒霜冻保险从2007年开展至今,每亩保费从50元降到45元,其中农民承担的保费标准从每亩10元降到每亩5元,赔付标准由过去的绝收每亩200元增加到300元。
“政策性保险虽然有国家补贴,利民惠民,但因为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额度及试点范围的限制,目前还做不到应保尽保。同时,政策性保险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每年省金融办、财政厅、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制定当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对各地市的试点品种、区域和规模进行明确。由于政策性保险的制约条件多,因此,覆盖面广、赔付额大的商业性农业险应运而生。”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金宪利说。
与政策性农业险不同,商业性农业险没有政府补贴,需要农民自己花钱投保。那么,有农户选择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等大量新型经营主体涌现,商业性保险已经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眉县槐芽镇槐香果业有限公司就是商业农险的受益者。2015年的一场大风,让公司10多亩大棚受灾,但槐香果业的负责人雷根明却比较平静。因为,他为大棚草莓投了商业性农业险,事发后保险公司理赔了1.6万多元,大大降低了经济损失。同样是面对灾害,今年4月初的低温霜冻,使千阳县千鑫瓜菜专业合作社的260亩西瓜苗全部受冻枯萎。合作社负责人张焕勤告诉记者,因为西瓜种植没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购买保险价格较高,合作社的260亩西瓜全都没买农险,受灾后全部面临换苗。当下,西瓜苗基本都已经种到地里了,到哪里寻苗子成了难事。多方打听,合作社以每株2元的高价收购了一批苗,据他估算,这次换苗一亩地就要多投入700元。张焕勤表示,在查看受灾情况时,不少社员有了购买商业农险的想法。
“宝鸡市政策性农业险开展时间长,相对认可度较高,而商业性农业险目前投保品种主要是特色农产品,如眉县的猕猴桃、草莓,凤县的林麝,陇县和麟游县的山羊等。”我市农业险某承保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一些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高,不适合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大范围推广,所以针对这部分受自然灾害影响损失较大的农产品,商业性农业险针对性更强。如果说政策性农业险是基础保底型,那么,商业险则保障更全面,属于加码型保险,政策性农业险涉及不到的方面,由商业险来补充,给农民提供全方位保障。
扩大农险覆盖面
农业保险的出现,缓解了农民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依然覆盖面小、总量少。今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农业保险总的思路是要“扩面、增品、提标”,开展农产品产值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方面的一些试点。
4月的低温霜冻灾害发生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丙智赶赴生产一线查看灾情,指导果农进行灾后自救。他表示,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宝鸡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也迅速扩大,但仍有一些农户认识不到位,只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才意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对此,他认为,政府与保险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发展创新型政策性指数类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为更多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
与此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农民抵御自然及市场风险的关键。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业保险的推广让我市种植养殖户有了安全感。但农业保险说到底是防患于未然,只有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才能形成我市农业“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格局。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既发挥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巩固优质苹果、猕猴桃、奶山羊、高山蔬菜等发展成果,又紧盯市场需求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花卉苗木、食用菌、花椒等特色产业,不断调优品种结构,努力打造主导产业更强、特色产业更特的产业布局。
声音
农险为农业发展
保驾护航
晓熙
农民种地,大多看天吃饭,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成了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为广大农业种植户增收致富保驾护航。目前,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民生工程已连续10余年为广大农户提供保障。近年来,在财政资金的兜底保障下,各家保险公司为脱贫增收构筑起绿色通道,探索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及各方的积极参与下,近年来农业保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也迅速扩大,但农险险种覆盖面仍然偏窄。这主要囿于财力吃紧,经济效益强的部分种植养殖产业,还未能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难以实现有效投保,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保险需求。
对此,政府应积极推进“政府+保险”的业务运作模式,鼓励更多有资质的保险机构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扩大保险的范围和品种,特别是对于一些巨灾风险的补贴支持,可以采取政府扶持与农民投保相结合的方式,由低保费、低保障起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分散种植风险,减轻受灾损失,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发展农业保险涉及多个部门,各职能部门在发展农业保险中,应充分认识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合作力度,在农业保险业务的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予以支持,切实将发展农业保险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重要议事日程。针对未纳入政策性保险的特色农产品,政府及保险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推行商业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险和政策性农险一样,都是农民的“保护伞”,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性保险有着不小的开发创新潜力。
观点
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金宪利:农业保险是农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但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损失将吞噬惠农政策的红利和成果。农业保险的出现,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我市农业保险发展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到销售的两个重要环节,有效缓解了因灾减产、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下一步,在稳住政策性农险的基础上,将逐步推进商业性农险,两种保险“双管齐下”,全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岛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