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庞文渊
日前,记者在陈仓区育才玻璃技术改造项目车间看到,一块块玻璃碴被加工成粉末,进入巨型灌装料斗,流入玻璃窖炉,经过煅烧、空气压缩等一道道工序,一只只玻璃瓶整齐有序地排成“长龙”,在输送带上快速流转滑行。“为提质增效、降低损耗,近几年,公司对玻璃生产窑炉、制瓶设备和一些辅助设施进行技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和质量,降低了产品能耗,减少了成品破损率。”望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水线,育才集团公司企划部部长俱永峰自豪地说。记边走边看,玻璃粉末通过高温煅烧,就成为玻璃水,流入酒瓶模具。一只只鲜红的酒瓶,通过德国进口的风冷单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机械手,有节奏地抓住酒瓶“脖子”,稳稳当当地放在输送带上,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将酒瓶送到成品包装车间。最繁忙的是包装车间,12条自动化生产线将一只只酒瓶送出后,自动验瓶机挑拣出不合格产品后,需要工人在最短时间内,将成品酒瓶打包运输。10多名工人眼疾手快,把合格产品装在码垛机上,迅速在打包机上打包,操作叉车的工人不停地将打包的酒瓶拉出,装在外面等候的大货车上。装一辆大货车,大约需要10分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