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共产党人的根就在人民之中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虽简短朴实,却字字直抵人心。翻开书页,全文读罢《梁家河》,会再一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所打动。在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人民、汲取智慧,用实际行动有力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根就在人民之中”。
  只有根植于人民,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最本质的体现就是自觉走向人民、走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评价梁家河经历时说过:“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从15岁来到梁家河插队,22岁离开,这七年岁月里,他从生活上的“不适应”到感情上的“舍不得”,也从人生的“迷惘、彷徨”到“有坚定的目标”,就是得益于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他和当地群众一起吃糠窝头、苦菜、荞麦叶,一起干打坝造田的重活,一起当挑粪担粮的朴实农民。正是这样的全身心融入,才深刻体会到群众的疾苦和期盼;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才会把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当成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
  只有根植于人民,才能汲取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在融入群众的过程中,共产党人的收获也更多、更丰富、更珍贵。习近平就曾说过,梁家河的经历让他获益终身,现在还受益于此。在该书“泪别梁家河”一节中,习近平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在当年的艰苦环境下,习近平排除万难为梁家河群众建铁业社、修沼气池、打水井,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办实事,真情的付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人民群众做后盾,不管多大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都可以克服。真正走向人民,就会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力量的源泉,更是始终如一的牵挂。《梁家河》是一面镜子,各级党员干部可以从中映照出自己的群众观和人民情怀;《梁家河》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所有党员要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时时刻刻把老百姓装在心中;《梁家河》更是一种精神,值得铭记、永不过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这样一种高度的清醒、高度的自觉,始终不渝地把自己的根扎在人民之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