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解码西周君子养成密码——
岐下小院亮相陈仓老街

  本报讯(毛丽娜)“‘岐下’之名源自《诗经》,我们希望通过这座小院,让人们铭记周文化,铭记周部族在宝鸡创造的伟大文明。”5月19日傍晚,在游人如织的陈仓老街岐下小院里,宝鸡市周文化研究会会长任周方介绍道。这座以周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场所,正成为宝鸡传承弘扬周文化的崭新窗口,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探秘。
  走进岐下小院一楼的“西周五礼”展厅,不同于传统的文物展陈,这里虽无文物陈列,却以精妙的设计与解说,带领参观者读懂藏在“西周五礼”里的“人生必修课”。展厅前言处,青铜钟鼎纹饰与铭文诉说着古老文明,点明了“探寻西周君子的养成密码”这一展览主题。
  “我们在一层打造‘西周五礼’陈列,就是想通过这个展览,告诉大家西周的礼仪是什么,这种礼仪对个人成长会产生怎样的作用,也让大家看到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任周方介绍,展厅依次呈现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大核心礼仪场景。无论是加冠时的戒宾、筮宾、醴礼,还是娶亲的纳采、问名、亲迎等程序,都让人直观感受到人生重要节点的礼仪规范。
  漫步至二楼古琴研学区,袅袅琴音增添了雅致韵味;院内旁厅的周文化研究会里,众多研究者正为周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播贡献智慧。谈及岐下小院开放的意义,任周方充满期待:“这里为市民和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周文化的新窗口,让‘西周五礼’不再是尘封于古籍中的文字,而是以可感可知的形式,持续焕发传承的活力,助力宝鸡打造周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
  又讯(毛丽娜)5月19日晚,在宝鸡市周文化旅游节陈仓老街“岐下小院”活动现场,一款名为“周周”的智能机器人成为吸睛亮点,它凭借智能语音系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游客讲述周文化故事,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新颖的科技形态呈现在大众眼前。
  “周周”由陕西鼎宇集团历时三个月研发而成。据鼎宇集团总经理冯振华介绍,该机器人自今年2月启动研发,身高1.27米、重35千克,其命名灵感直接取自周文化主题。针对本次旅游节,研发团队特别植入AI大模型智能巡航系统与语音交互功能,搭载DeepSeek与豆包双模型,不仅能完成问好、握手、自我介绍等基础互动,更能对岐下小院展陈内容进行专业讲解,实现与游客的自然流畅对话。
  活动现场,“周周”凭借生动有趣的讲解,将三千年前的周文化娓娓道来,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见上图)。不少市民表示,这种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展示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让古老文明变得“触手可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