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 本报记者 黎楠
翻开宝鸡残疾人事业的长卷,一幅以“六大体系”为经纬的温情画面正跃入眼帘:从无障碍改造的“小切口”到就业增收的“大民生”,从康复服务的“精准滴灌”到文体活动的“百花齐放”,这座城市用“六大体系”织就了一张立体化的助残网络,让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笑容愈发灿烂。
一直以来,宝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脉动与时代同频,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全市广大残疾人朋友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翻开2024年度成绩单,数字跃动如诗:5760.7万元中省资金注入,完成全年任务的130%;162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告别“出门难”,2546人次享受托养照护服务;残疾人家庭签约服务5.8万人,综合康复服务率100%;864名残疾人通过阳光增收项目点亮人生,15个助残基地带动500户家庭增收……这些数据背后,是政策阳光的温暖,更是无数残疾人生活质变的见证。去年以来,市残联执行理事会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目标,系统构建“六大扶残助残体系”(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融合教育、康复服务、文体服务、组织维权),大力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残疾人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和获得感。
社会保障织就坚实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更是残疾人幸福生活的安全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市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对纳入防返贫监测的266户残疾人及时伸手援助,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残疾人摆脱困境,实现稳定增收。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的发生,更让残疾人持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我市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24年,全市累计为162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累计改造户数达5600户,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任务。同时,为2546人次提供了托养照护服务,让残疾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市残联还联合市慈善总会和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重阳节前,对全市90岁以上的425位老年残疾人集中进行慰问;对渭滨区、凤县、太白县等受灾残疾人家庭及其他生活困难的321名残疾人,及时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05.2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举措温暖了残疾人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就业教育共筑残疾人幸福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年以来,我市以创新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全力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舞台,助力残疾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进金台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基地,十余名残疾人正在一丝不苟地制作串珠、刺绣等工艺品,这些商品在实体店和网上的销量都不错。该基地负责人崔斌说:“目前基地共吸纳残疾员工115人,全年为残疾人发放手工加工费近40万元,大家都说这是一个能让残疾人自食其力的地方。”
金台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基地在我市并非个例,在“阳光增收”和“自主创业”项目推动下,全市864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和创业梦,2024年新创建的15个助残增收基地及美丽工坊辐射带动了500户残疾人家庭受益;同时,我市还积极扶持盲人按摩店等盲人就业创业项目,安置66名盲人就业创业,让盲人朋友们找到了“光明”。
在2024年陕西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暨残疾人展能节上,宝鸡市残疾人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和优秀组织奖。这不仅是对宝鸡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的肯定,更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去年,市残联还联合教育等部门深入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全力支持特教学校开展康复和辅助性就业等拓展项目,并大力发展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学校入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制度,重视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目前,全市6岁至15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1643人,入学率达到99.69%。
文体康养点亮多彩生活之光
文体活动是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残疾人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2024年,全市新建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4个,实施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项目500户,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体育健身服务。同时,市残联还承办了第八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体管中心系列示范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全国特奥乒乓球比赛、全国特奥足球赛等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残疾人代表田建荣和赵来发、戚国敏分别入选“2023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故事”和第八届宝鸡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候选人,今年上半年,推荐全国第七次自强模范对象1人,省级参评自强模范5人、先进个人3人、先进集体5个。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2024年,我市大力推动落实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扩大儿童康复救助范围到14周岁,惠及1073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庭签约服务5.8万人,综合康复服务率100%,精准推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9524人,假肢装配143例,辅具适配率100%。同时,我市争取中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社会助残机构青少年爱眼护眼计划等残疾预防项目资金368.8万元,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我市还建设了8个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康复服务。
去年,市残联还积极争取资金,保障残疾人专职委员等津贴补贴发放,并制定了市残疾人专门协会资金管理办法,推进市残疾人协会常态运行。这一系列维护残疾人权益的举措凝聚了社会合力。
新蓝图更壮丽 残疾人明天更美好
2025年,对宝鸡广大残疾人朋友来说,这一年有着更多值得期待的幸福。
时下,我市正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做实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等前期审批工作,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支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投资,力争年内实质性开工。
“六大体系”将在今年实现“再升级”,残疾人“两项补贴”将更规范更精准地发放到残疾人手中,社会保险参保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全市将整合资源,对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全部进行入学救助。市残联指导启聪等4所幼儿园做好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幼教工作,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扩面提质。
今年,我市将分类化、专业化、规范化完成4.2万名以上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800名以上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并精准开展辅具适配和共享服务,完善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试点,实现各类型残疾人和县区两个“全覆盖”。
此外,全市还将创建20个助残增收基地和60个就业服务驿站,扶持600户残疾人自主创业,全年新增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1000人以上……
面对未来,全市上下正以奋斗之志苦干实干快干,努力托起残疾人群众“稳稳的幸福”,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宝鸡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