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记者手记
厚植绿色本底 增进民生福祉
刘坤
  站在渭河生态公园观景台上,晨光中芦苇轻摇,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晨练的老人沿着步道慢跑。若不是看到老照片里裸露的河床、高耸的烟囱,很难想象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曾是市民避之不及的荒芜滩地。作为渭河流域生态治理的缩影,渭河生态公园的蝶变,不仅是一场自然的重生,更是一座城市以绿色本底托起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生态改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据工作人员介绍,渭河生态公园内鸟类从零星几种到如今的数十种,朱鹮、黑鹳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时常现身。水中种植的芦苇等植物不仅净化水质,还构建了完整的食物链,吸引鱼类、两栖动物栖息。滩区形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为动植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环境。
  如今的渭河生态公园,已成为群众生活离不开的复合空间。渭河生态公园采用带状绿化,构建出覆盖半径较广的绿色开放空间,让沿河两岸的市民五分钟即能“出门进园”,为全市人均提供公共绿地近2平方米,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了宝鸡市的绿色长廊。
  渭河生态公园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生态观。渭河生态公园在三期建设时,积极走访周边社区,采纳群众意见,并将群众诉求付诸实践。搭建人行便桥,方便市民进入园区;在城市快速干道桥下,建设儿童游憩设施等。采访中,一位老居民感慨:“以前怕水,现在亲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远是城市发展最美的底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