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久病床前有孝媳
——记三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杜波
杜波教公公唱歌

  鹿奉义 段序培
  晨光熹微时,为老人整理被褥,夜幕降临时,耐心倾听老人絮语……这样的场景,在金台区西关街道西关社区居民杜波家中已持续了30多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身着戎装的甘肃姑娘杜波与同为军人的丈夫喜结连理。婚后,面对年迈多病的公婆和常年在部队服役的丈夫,杜波毅然脱下心爱的军装,从保家卫国的战士转变为守护小家的“后勤兵”。“兄弟姐妹都不在身边,我能多照顾一点是一点。”杜波一脸温和地说。
  面对生活无法自理的婆婆,杜波学起护理知识,每日雷打不动地为婆婆擦身、喂饭、按摩。卧床三年,婆婆身上未生一处褥疮。婆婆临终前,杜波亲手为婆婆换上寿衣。“妈走得安详,我就安心了。”杜波说。杜波的女儿哽咽道:“打我记事起,奶奶身体就不好,妈妈一直在为这个家操劳。”回忆起妈妈的付出,已经参加工作的女儿不禁红了眼眶。
  2020年,83岁的公公李成纲突发脑出血,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在公公住院的30多个日夜,杜波为他擦拭身体、更换尿垫。护士感叹地说:“比亲闺女还细心!”在术后康复期,杜波每天用轮椅推着公公往返于病房与康复科,风雨无阻。在杜波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竟奇迹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如今,88岁的李成纲逢人便夸:“没有杜波,哪有我这硬朗的身子骨!”
  杜波的孝心,不仅体现在生活照料的“硬功夫”上,更藏在精神抚慰的“巧心思”中。面对因老伴去世和病痛陷入抑郁的公公,杜波常驱车带公公郊游,让自然风光驱散公公内心的阴霾。每月定期换洗被褥,每周细致清洗衣物,每天变着花样准备可口饭菜,杜波将公公照料得红光满面。“这些年看着她忙前忙后,医院家里两头跑,换别人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邻居李志国感慨不已。
  这份孝心不仅温暖了家庭,更在社区里传递开来。“都说榜样的力量大,她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西关社区党委副书记袁玉梅说。三十载春秋,杜波用无数次弯腰递水的温柔、无数个深夜守候的执着,将“孝”字刻进生命年轮,照亮家庭的幸福之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