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社区爱心食堂就餐
老年人对社区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
凤翔区陈村镇料地村的爱心食堂
物美价廉的饭菜吸引附近居民前来品尝
食堂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到桌
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受到老年人欢迎
金台区宏文路的西建社区老人食堂 李一珂 曹革新
四季轮转,三餐烟火,构成了人们心之所向的平凡生活图景。然而,看似寻常的一日三餐,对不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来说,却不是件容易事。
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就餐问题,成为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去年,我市出台了《宝鸡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开展得如何?近日,笔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加强顶层设计 健全助餐服务体系
“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就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独居、空巢和农村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以老年人助餐服务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在“吃”上无忧。
从2021年起,我市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逐步启动实施老年人爱心助餐工作。这些试点项目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设的餐厅,为附近的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服务,并以每餐1元至2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24年,市民政局联合发改等多家市级部门,又印发了《宝鸡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对老年助餐服务的推进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和目标。
笔者了解到,我市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乡“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并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等因素,以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为主、适度新建为辅,完善了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的配置。今年,我市再次投入997万元,计划新增老年人爱心助餐点100个,进一步扩大助餐范围,按照个人掏一点、机构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社区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老年人爱心助餐点52个,服务老年人达30.3万人次。
我市还通过加大运营扶持力度和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对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给予补贴。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老年助餐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再加上人工、水电等费用,导致很多机构助餐服务质量不高。对此,我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对一些有条件的县区,在开展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向服务机构发放运营补贴或者奖励补贴。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按照规定落实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我们出台实施方案,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氛围,让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能实实在在为老年人服好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紧盯民生需求 探索多种服务模式
“叔,今天天气有点凉,快坐下歇歇,我给你端一碗热汤,你今天想吃啥……”4月18日刚过11点,就有老年人陆续来到渭滨区宝成社区的爱心食堂,大家像老朋友聚会一样闲聊着。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周到,他们一边忙着招呼老人就座,一边介绍着当天的菜品。笔者看到,当天食堂不仅提供搅团、面皮、手擀面、饺子等,还准备了红烧肉、豆角茄子等下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我来这么早,就是为了跟大家伙聊聊天!”年过八旬的郭师傅说,他每天中午都会来食堂吃饭,这里的饭菜不仅花样多,而且干净卫生,吃得又放心又好!郭师傅的话,说出了老年人的心声。一顿简单的“热饭”,传递着民生关怀的温度,更是暖了老年人的心。
据了解,宝成社区爱心食堂是依托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由社会组织宝鸡优仆老年事业服务中心运营。“我们运营了多家社区爱心食堂,每天为老年人提供种类多样、营养丰富的饭菜。每天的午饭为老年人减免2元,比如西红柿鸡蛋面只卖5元,一荤两素只需要9元。另外,我们还对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贴心的送餐服务,将美味佳肴直接送到老人家里。”宝鸡优仆老年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和宝鸡优仆老年事业服务中心模式类似,金台区西建社区老人食堂也是由社会组织宝鸡厚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的。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们是今年初正式开业的,在此之前还运营了渭滨区中滩路和英达路两处爱心食堂,他们融入了社工元素,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舒服。
那么,农村老年人的助餐是怎么进行的呢?笔者在凤翔区城关镇马家庄村互助幸福院看到,这里设置有娱乐活动室、休息室等,餐厅里干净整洁,配置了消毒柜、空调、灭蝇灯、留样柜等设施。据了解,马家庄村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约400余人,一些老年人平时不在家做饭,就会来食堂就餐,除了民政系统的补贴外,村上还额外进行了补贴,老人吃饭只需要花3元左右。除了价格划算外,食堂的厨师还会根据每位老人的口味调整饮食,牙口不好的面就要软一点,爱吃菜的就多给盛些,让老人感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
凤翔区陈村镇料地村的互助幸福院食堂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临近中午,笔者看到,食堂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饭菜装进饭盒,随后放进送餐车。“村上有3户老人行动不便,我们每天都会送餐上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们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不仅精心制定食谱、合理搭配膳食,还购置了保温箱、保温桶等设施用于送餐服务。每天有专人为需要送餐的老人准时准点送上美味的饭菜,并询问老人需求,方便改进饭菜的品种和口味。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还将探索发展“老年人助餐车”“助餐+服务”“长者餐桌”等丰富的助餐模式,探索推行“服务积分”“志愿+信用”等更加多元的参与管理模式,加快老年助餐志愿者队伍和互助组织培育发展,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可行的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引导助餐点位通过“全市老年人助餐系统”,开展点餐式服务,针对不同群众搭配营养健康餐,提供适合老年人的饭菜,打造便利可及、覆盖广泛、服务优质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品牌,让更多老年人吃上放心餐、营养餐、实惠餐。
聚焦群众满意 携手续写暖心篇章
笔者了解到,我市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很多老人已经将去食堂吃饭当作一种新生活方式。那么,群众对此反映如何?笔者走访时听到了不少老人的心声。
“村上食堂做的饭菜适合老年人吃,很合胃口!”“没错,我们食堂的灶房改造成了电气化灶具,既干净又卫生。”“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植猕猴桃,有时候太忙,就来食堂吃饭,乡亲们聊聊天,挺好的……”在眉县金渠镇枣林村,村民们说起村上食堂的饭菜质量和服务时纷纷夸赞。
凤县凤州镇马鞍山村的爱心食堂也深受老人喜爱。村上依托红光沟故事主题民宿,打造的马鞍山村爱心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爱心助餐服务,宽敞的环境还成了老人们休闲的地方。“冬天出行不便的时候,我给村上干部打个电话,热乎的饭菜就送来了,真好!”八旬老人李爷爷说。
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尝出幸福晚年。虽然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老人们的认可与信赖,无疑是对这项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争取各方支持,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老年人助餐工作,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立差异化补助政策,推动全市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我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