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书香陈仓 诗韵长歌
——“书香陈仓文明宝鸡我领读”第六季“风起周原·诵响中国”全民诵读活动走笔
诵读活动在舞蹈《乐土长歌》的表演中拉开帷幕

西街小学学生诵读《诗经·小雅·鹿鸣》

文艺工作者诵读《诗经·豳风·七月》

精彩的文艺节目让观众目不暇接

  本报记者 麻雪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今年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广场,一场充满诗意与温情的雅集开启。群贤毕至的场景,与《诗经·鹿鸣》中所描绘的雅会相得益彰。
  宝鸡,这座承载着周礼文化厚重底蕴的城市,也是《诗经》文化的重要源头,正以一场盛大的全民诵读活动,奏响传承经典的华彩乐章。
  近年来,“书香陈仓 文明宝鸡 我领读”活动,已成为宝鸡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引领着人们在书海探寻,于经典中追溯文明根脉。此次,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主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第六季“风起周原·诵响中国”全民诵读活动,让宝鸡的文化热情达到了高潮。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活动,沉浸式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魅力与蓬勃力量。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五年沉淀,书香四溢结硕果
  自2020年起,“书香陈仓 文明宝鸡 我领读”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季。从“百校领读”中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到“360°云端‘阅’见”突破时空界限,再到“典籍里的宝鸡”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宝藏,将古老的周礼故事与《诗经》魅力全方位展现……每一届活动都在宝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新的文化印记。这正如《诗经》中所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记者了解到,6年间,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等单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活动开展。各县区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书香飘满每一个角落,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涵育了社会文明风尚。
  此次第六季全民诵读活动,以“风起周原·诵响中国”为主题,突出《诗经》篇章的朗诵。
  三千多年前,周公在这片土地上制礼作乐,采诗官采诗、教诗,这些诗最终被收入《诗经》,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民族回首,必见《诗经》,《诗经》能唤起无数人共鸣的“中国式浪漫”。而诗经文化发祥地便在宝鸡,“诗三百”中与宝鸡地区直接有关或创作于宝鸡的诗歌有30多首,主要集中在《大雅》《周颂》《秦风》等部分。
  诵读活动中,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人们,深情诵读起《诗经》中或与宝鸡地域文化或与自身行业有关的诗篇,近千人一起感受温柔敦厚的诗意,品味向史而新的传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精心排练,共赴诵读之约
  在当天的诵读活动现场,华彩春光与诗韵盎然共和谐,诵读声声与热烈庄重的气氛同比肩,诵读方阵由“风、雅、颂、赋、比、兴”六大百人方阵组成,每个方阵均朗诵《诗经》中的诗歌。每个方阵朗诵前,对应出场的“采诗官”介绍诗歌的出处和产生地,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文化特色。
  活动在充满周礼乐舞韵味的《乐土长歌》中开始,歌声中满是周原故里生活的祥和安宁,瞬间将观众带入古老而美好的情境。
  各个朗诵方阵严阵以待,他们为了这一刻,付出了诸多努力。由宝鸡市消防救援支队、省军区宝鸡第一和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人员所组成的百人朗诵方阵,便是其中的代表。
  朗诵方阵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他们在繁忙的训练和出警任务之余,进行朗诵彩排训练。他们所朗诵的《诗经》篇章《无衣》,展示的是周代军队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气势。消防指战员和部队官兵对此感同身受,在日常的行动中,他们同样展现出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精神。
  朗诵现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的声声震撼朗诵,与他们的职业情感完美契合,那磅礴的气势让人热血沸腾,现场观众不禁为之动容,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中满是对他们的敬佩与赞赏。
  由宝鸡图书馆阅美剧社成员、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等组成的方阵也别具特色。他们朗诵的《七月》描述的是周代人们农业劳作的情景。宝鸡图书馆阅美剧社朗诵负责人彭国光说:“我们这个朗诵方阵由6个单位、协会、社区、书店等人员组成,为了让这首上古时期的诗歌符合现代人的艺术观赏习惯,我们十分注重朗诵的节奏和语气,并加入了合唱部分。”
  时而舒缓如潺潺溪流,时而激昂似田间劳作号子,声声诵读,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农耕之旅,眼前浮现出周原大地上先民们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画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青春风采,演绎经典华章
  朗诵现场可爱的孩子们,以及青春洋溢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诗经》文化的传承魅力。来自金台区西街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诗经·绵》《诗经·鹿鸣》的朗诵,童声阵阵,悦耳无比。来自宝鸡方塘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带来了《诗经》经典篇章《关雎》的朗诵,其间还有古典舞蹈的表演,令人赏心悦目。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朗诵方阵负责人甘勍老师介绍,她们的方阵人员是从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幼儿教育专业中选出的,这些大学生本身对诗经文化有着一定的理解,对所朗诵的《蒹葭》也比较熟悉。《蒹葭》描述的是三千年前宝鸡渭河边的美妙风景,这种地域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们在朗诵时热情高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朗诵现场,她们多彩的汉服随风飘动,年轻、清亮、优美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一幅唯美的画卷。
  渭滨区干部群众朗诵方阵展示了《诗经·敬之》的朗诵。此刻,他们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朗读者。他们用带着泥土芬芳的乡音,演绎“敬天保民”的永恒命题。
  宝鸡凤师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舞蹈《墨舞中华》,让现场观众在黑白墨韵中见证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在优美舞姿中感受新时代宝鸡的腾飞之志。
  整场诵读活动的压轴朗诵,是由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领诵,全市各条战线的优秀领读者代表合诵的《礼赞宝鸡》赋,全场观众也打开手中的节目单齐诵。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本次诵读活动文学顾问王渭清副教授说:“在《诗经》的故乡开展诵读《诗经》活动,重温‘诗之六艺’——‘风、雅、颂、赋、比、兴’中的诗教传统,感受《诗经》的风雅精神和家国情怀,对于推动全民阅读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沉浸式体验传承经典的方式也彰显了宝鸡的地域文脉,是讲好宝鸡大地上‘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周秦汉唐,当文化的薪火照亮陈仓大地;当《诗经》遇上宝鸡,当古老文明对话现代都市,我们看见的不只是历史的倒影,更有现代宝鸡人“追赶超越”的脚步。
  “书香陈仓”第六季大幕拉开,这不仅是一场全民诵读活动,更是阅读成为市民生活常态的体现。“书香陈仓 文明宝鸡 我领读”活动还将继续,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领读者,每个家庭都是书香的传播者。
  我们相信,这股自周原刮起的阅读之风,将会穿越秦岭山脉,掠过黄河长江,在神州大地激荡起文化自信的回响!
  (照片由本报记者谢克强拍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