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钒分会副秘书长潘廷祥:
创新驱动拓展钛材料应用新空间
  中国钛工业从初步探索到如今的全球规模最大,已经走过近7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多年,钛工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尽管当前市场处于阶段性调整期,但钛材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与新兴应用场景拓展正成为产业突围的关键。
  我国钛产业发展已形成多元驱动格局: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石油化工为代表的大宗工业需求,军工、3C领域和以民用消费品等为载体的民生应用场景,出现了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2000年海绵钛产量仅2000吨,至2024年已突破25.6万吨,这一跨越式发展背后是钛材料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传统领域的应用深化,以及在民用消费市场的快速渗透。目前,钛的跨界应用正在突破想象,医疗领域的可降解骨钉、钛制酒罐与中药容器……钛制品在民生消费品领域的一次次尝试,既验证了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耐腐蚀性,也显示着钛材正从“工业专属”走向“民生共享”。虽然目前钛的成本较高,但通过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未来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钛的普及也将迎来全面爆发。
  宝鸡作为中国钛谷,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最大的优势,但随着河南、辽宁、攀枝花、湖南等地钛产业的快速发展,宝鸡正面临竞争加剧的挑战。宝鸡钛产业需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在高端钛材料研发上狠下功夫,重点突破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医用等高端战略领域,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钛工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调整都是为下一次飞跃蓄力。我们相信,凭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钛工业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