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从平凡中获取力量
耿文娟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都是相似的,读书之痛却各有各的不同。我读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就读出了疼痛感。
  这部小说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为背景,开篇就写到孙少平穷困窘迫、艰难的上学读书过程,每天吃着黑馍,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只感到两眼冒花,天旋地转,思维完全不存在了,只是吃力而机械地蠕动着两条打战的腿……”我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那个时代里,默默幻想着自己才是那个主角。这也何尝不是我的生活写照呀。
  初中毕业后,我到县城读高中,对于饥饿、自卑、敏感的理解,完全和书中孙少平是相似的。家中孩子多,父母不同意我读书,我不敢多要生活费,只能一省再省,常常感觉体力不支。一个女孩子,在最爱美的年纪,却穿着不体面的衣服……多年之后,我仍不敢回忆这些场景。
  我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吃过生活的苦头,能做的就是通过读书,换取优秀的成绩单才感觉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困境,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改变命运。
  看了一些书,遇到一些人,想通一些事,才敢正视,才真正走出高中的读书之“痛”,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读书,也是自我治愈的良药。
  读书之“痛”,痛在读得太慢。就像书中写孙少平在田润生家,发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读书就像一个小避难所,暂时忘记了自己贫困的处境,也拥有了更多温暖和能量。
  多年前,我拿到《平凡的世界》,读着读着就到了深夜,母亲睡醒一觉看到我的房间还亮着灯,过来催我睡觉,可我还想继续看,真想熬夜看到天亮。这是借同学的书,借到手之后,赶紧看,下课看、吃饭看、睡觉看,只想一口气看完。想着快点看完,想着先看结尾,但又怕错过中间的情节,只得一页页往下看。好书对读者产生的效果是感动、是共鸣,是一种猝不及防的心灵触动。
  读书带来的痛,并非全是坏事。正确面对,就能从中获得成长与收获。读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读书,能让精神突破现实的桎梏;读书,能让内心得以充实;读书,能让世界变得五彩斑斓。读书是逃离苦海的舟,让我们做自己的摆渡人;读书是通向世界的路,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路遥的一生与苦难为伴,但他的作品中充满爱的力量,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激励一代一代读者前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