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追寻信仰之光
陈仓区实验小学四(1)班 吕王瑞
  去年十月,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书中选取了各学科领域最有代表性的40位中国院士,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科研过程中的感人事迹。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股炽热的爱国情怀如烈火般在胸中翻涌。
  这些院士有的生活艰苦,但始终以理想为灯塔,奋发图强;有的虽身在海外,却时刻心系祖国,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回国投身建设;还有的因为国家需要,不惜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从零开始勇攀科学高峰……他们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潜心治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面对困难百折不挠,面对荣誉先人后己,每个人都满怀改变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
  被誉为“桥梁之父”的茅以升,从小就有当桥梁建筑师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发愤读书,学习桥梁建造知识,终于有一天,他实现了这个梦想,主持修建了我国首座跨度较大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及武汉长江大桥。我国现代妇产科学先驱者与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自幼勤奋好学,成绩斐然。投身医学事业后,她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幸福操劳了60多个春秋,终身未婚,接生了5万多个小生命……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巨匠,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发愤读书,不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其次,他们遇到困难不低头、不退缩,敢于和困难作斗争;最后,他们的杰出成就离不开勤奋与良好习惯的滋养。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深刻领悟到,正是有这些如脊梁般支撑国家的英雄人物,我们的国家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时代的洪流中勇往直前。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执着、无私与爱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宝藏。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国敬业的赤子情怀、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求知好问的思考习惯、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不断提高自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