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春绽宝鸡
百年海棠千年情
又闻槐花飘香来
一树粉一树春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百年海棠千年情
李拴伍
我是真傻,在西府大地生活了五十年,才真正对宝鸡市的市花——西府海棠有所了解。而真正走进西府海棠的世界,还是缘于读了凤翔籍文化学者宋一川教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海棠依旧最西府》一文。
宋教授在文中追溯了西府海棠的由来,赞誉西府海棠的品质,认为西府海棠渗透出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磨炼而成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我也由此文得知,北京的北海公园、故宫、颐和园,都有西府海棠的美姿神韵。而且,西府海棠是诸多海棠中唯一散发淡淡香味的海棠,其花色还会随时间在雪白与粉红间华丽变幻。西府海棠身上,更体现着“正直刚毅、积极上进、意气风发”的精神气质。
至此,我才明白,为何几位诗词大家会对海棠情有独钟。
“虽艳无俗姿,太息真富贵。”这是陆游对海棠花高贵色姿的赞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借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刻画少女的伤春心境。“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又是苏轼对海棠花的深情表白。
五年前,我在县城一所幼儿园内,有幸欣赏到了西府海棠。那是一棵被列入省古树名木名录的百年西府海棠。一进入幼儿园,海棠花便映入眼帘,一朵朵、一簇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洁白亮丽、纯洁耀眼。花姿潇洒、繁花似锦,浅粉色的花瓣与雪白色曼妙过渡,灵动地浸染相融。花朵迎风轻轻舞动,大胆接纳着醉蜂的传情,不事张扬地扩散着丝丝香甜。海棠花,不愧有“花中神仙”“国艳”之誉。
那天,幼儿园的老师们身着汉服,优雅地摆着姿态拍照;孩子们脸上化了淡妆,额头上点了红,在树下竞相展演着可爱的天姿。繁花、笑脸、童趣,相映成趣,无限可爱。
三年前,我所在的单位搬迁至原凤翔师范的小四合院内办公。院内两棵百年姊妹西府海棠,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与海棠的相处中,我们逐渐领悟到它所具有的品质与精神。
我们把海棠树当成公主般宠爱。先是对树进行了体检,接着医治了几处“流泪”的伤痕,去掉枯死的枝条,删繁就简,让海棠充分接受阳光的沐浴,心情舒畅地生长。而后,林业部门还贴了名树的牌子,海棠有了“树籍”,也骄傲起来,进入众人的保护视野。经过三年的精心呵护,海棠不负众望,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了院子里的“国宝”。
海棠有信,知恩图报,不负众望,连续两年都开出了傲人的花儿来。
遒劲的枝干上,绿芒璀璨,盈盈风动,挨挨挤挤,似睡非睡。那花瓣,像小姑娘泛红的睡眼,又像可爱的小天使,人人见了,都想抱一抱、亲一亲;更似冰清玉洁的女子,有梨花一样的清白身世、梅花一样的孤高精神,更有曹雪芹笔下“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情致。
两树繁花,远观近看总是那么美,顾盼生辉,楚楚动人,国色天香。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悠悠地弥散在空气中,伴着蜜蜂嗡嗡飞舞,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慕名赏花者络绎不绝,她们穿汉服走秀,摆姿拍照,繁花衬美女,花因人有了灵气,人因花更加姣美。诗词爱好者和海棠崇拜者在树下举办诵读会,花动容、人动情,激荡在院内的情思与花香袅袅升腾,变成了前行的乐章、奋进的力量。
百年学府风,千古文渊地。更特别的是,这两棵百年海棠的坐落之处,不仅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凤翔师范学校原校址,还是有着千年文脉的凤翔文庙旧址所在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为院中那两棵百年海棠平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说来也巧,单位十多名同事曾就读于此,如今又回到原址办公,从学子到育人之师,身上又多了份传承雍秦文化的重任。看来,我们终不能辜负这千年文化的熏陶,需加倍努力,才配得起这两棵百年海棠的陪伴和滋养。
遇见海棠,与海棠为伴,朝夕相处,也算人生一大幸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