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健康养生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杜甫的春天
火炉边的小书房
春暖花开好读书
希望
在春天
咏春(外二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杜甫的春天
王玉美
杜甫,这位被尊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其诗作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大唐盛世的余晖与乱世的沧桑。而他笔下的春天,更是承载着复杂的情感与深沉的思考,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青年杜甫,意气风发,满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在《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里,他写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描绘出春日里云山美景激发的兴致,宴会上名士齐聚、歌舞相伴的热闹场景。此时的春天,是他生活的美好背景,让他尽情感受着世间的蓬勃朝气,是他对未来无限期待的具象化,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自信。
然而,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急转直下,杜甫也陷入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春天,这个本应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在他眼中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春望》里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短短几句,道尽了山河破碎的悲痛与家国沦陷的哀伤。春天的长安,不再有往日的繁华热闹,而是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繁花盛开,却只能勾起他的伤感之泪;鸟儿欢鸣,却更添他的离恨别愁。春天,成了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载体,是对国家命运深深担忧的具象化表达。
漂泊西南时期,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筑起草堂,暂得一方宁静。《春夜喜雨》便是这段时光的美好写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如丝,悄然飘落,滋养着世间万物。在这个宁静的春夜,杜甫聆听着春雨的滴答声,心中满是对生活的感恩。这细腻的春雨,如同生活中的点滴温暖,默默滋润着他疲惫的心灵,给予他在乱世中坚持下去的力量,春天于他而言,是难得的慰藉与安宁。
杜甫的春天,也充满了人间温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描绘出一幅春日繁花似锦、蝶舞莺啼的美好画面。在这烂漫的春光里,杜甫漫步江畔,欣赏着黄四娘家盛开的繁花,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活中平凡美好的珍视,即使身处乱世,他也能从这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乐趣与温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在《绝句二首·其一》中,杜甫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春日的明媚。春日暖阳下,江山秀丽,春风吹拂,花草散发着阵阵清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然沉睡。这是春天的生机与和谐,也是杜甫在漂泊中对生活美好的捕捉,在动荡的年代里,这份宁静的春景给予他心灵慰藉。
杜甫用诗歌记录下春天的多样面貌,也抒发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复杂情感。从青春的活力与憧憬,到战乱时的悲痛与无奈,再到漂泊中的宁静与温暖,杜甫的春天是自然与人生、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