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青春学子助力绿色风尚
——市固废中心开展垃圾分类“高校行”活动侧记
师生们参观金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本报记者 黎楠
  这是一场别出心裁的宣传活动,它把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植入学子心田;
  这是一次沉浸式的研学之旅,让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成为倡导绿色生活的主力军;
  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实践活动,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这就是4月1日宝鸡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服务中心(简称市固废中心)联合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共同开展的“时尚分类行”系列主题活动第三期——垃圾分类“高校行”青春助力“绿风尚”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持续加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提升高校研究生群体对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的认识,增强实践调研能力。
  活动当天,来自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的15名师生与市固废中心工作人员首先走进金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该中心的垃圾分类示范引领+特色模式、触屏游戏、手工制作、体感游戏等展区让师生们沉浸式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随后,大家来到渭滨区石鼓镇中岩山村,实地调研农村垃圾治理情况。师生们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直面农村垃圾治理中的难点,获取垃圾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在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渭滨区姜谭路姜源华府小区,师生们对垃圾分类设施的智能化运营和别出心裁的宣传引导方式进行了细致观摩,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在长寿沟,师生们又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的研学之旅。他们参观了金台区大件垃圾拆分中心,了解大件垃圾回收利用流程;在医疗废物处理现场,学习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理;在外厨餐处置企业,见证餐厨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来到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渗滤液处理厂,大家学习生活垃圾后端处理作业流程。同时,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让师生们对垃圾分类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天的实践活动是短暂的,但它的意义却是重大的。通过现场观摩与工作人员专业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师生们不仅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宝鸡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成效,探索出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活动还极大地提升了师生们对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的认知,增强了实践和调研能力,为深化垃圾分类社会共治理念注入了青春活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