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教育周刊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本市新闻
第08版:大美中国
标题导航
|
放心农资进乡村 打假护农保春耕
整合快递资源 培育电商人才
只进“一扇门” 办成“两地事”
共享经济为农业发展赋能
政府补贴 企业让利
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水平
我市参赛选手喜获佳绩
晴到多云为主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共享经济为农业发展赋能
崔婷婷
近日,本报报道了扶风县午井镇通过发展共享大棚,将产业链上的人才、技术、资金嵌入到投资小、回报快的冷棚蔬菜产业,带动村集体、村民共同增收致富。笔者认为,这种以“共享”理念挖掘乡村闲置资源潜能,带动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好办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近年来,共享经济从交通、住宿等领域逐渐向农业渗透,催生了“共享大棚”“共享菜园”“共享农机”等创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通过盘活闲置农业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农机等利用效率,可以说,共享经济正以其独特的资源配置方式,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就拿午井镇发展共享大棚来说,其核心在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午井镇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大棚、农机等固定资产投入大,部分农户因资金、技术或销售渠道有限等原因,大棚利用率一直不高。为此,该镇因地制宜提出“共享大棚”发展理念,由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大棚基地,每年按照约定比例分红,形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产业发展模式。此举不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而且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极大促进了现代化农业发展。
从“共享大棚”到“共享农机”,从“云认养”到“农技共享”,共享经济正在重塑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这些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的“小而散”的农业生产困局,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搭建了新的桥梁。当然,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人才、数字化智能化在农村应用尚存不足、相关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等,都制约着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推广。但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共享经济将在农业领域催生更多新业态,以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