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金融之窗
第05版:热点聚焦
第06版:新闻观察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健康
标题导航
|
中办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以重点突破为牵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拥抱人工智能 赋能宝鸡发展
宝鸡市石鼓文化城旅游休闲街区上榜
宝鸡西凤酒成功入选
下站遗址考古实证春秋时期秦国已形成车马祭祀传统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下站遗址考古实证春秋时期秦国已形成车马祭祀传统
宝鸡下站遗址出土的宽体玉环和玉箭镞(资料照片)
宝鸡下站遗址出土的金龙(资料照片)
编者按 3月17日,《陕西日报》刊登了《下站遗址考古实证春秋时期秦国已形成车马祭祀传统》一文,对位于我市陈仓区磻溪镇的下站遗址考古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为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提供了实物材料。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陕西日报讯(记者 赵茁轶)3月16日,记者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下站遗址新发现春秋中晚期祭祀坑。这表明在春秋时期,秦国已经形成了车马祭祀的传统。
下站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确认下站遗址为文献中所记雍五畤之一的“密畤”。2022年,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清理各类祭祀坑22座,分为长条形坑和长方形坑两类。其中,长方形坑中的车马坑,年代早至春秋中晚期,是继长条形动物祭祀坑之后,新发现的春秋时期祭祀遗存类型。
考古人员目前发现的长方形车马坑形制、规模相近,南北排列整齐有规律,年代相近,出土有玉器、金器、铜器等。车马坑中发现的金器及方形玉饰、绳卡、玉鱼等车马饰件,与宝鸡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二号坑出土器物相似,侧面印证了畤祭应为当时秦国最高等级的祭祀。
值得注意的是,下站遗址发现的车马祭祀坑,车马一乘放置在大型木箱中,与同时期墓葬随葬车马坑不同。这样将车马一乘放置在大型木箱中的现象,在血池遗址、吴山遗址中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春秋时期至西汉,畤祭中以车马祭祀这一传统的延续性。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车马装饰风格与血池遗址、吴山遗址发现的车马坑皆不同,未发现玉人、玉琮、玉璜等祭祀玉器组合。这反映出春秋中晚期至西汉时期,畤祭中以车马祭祀的传统在不断发生变化。
据悉,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秦、汉两代在古雍地(今宝鸡地区)曾先后设置鄜畤、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史称“雍五畤”。
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表示,下站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提供了实物材料。以下站遗址为基础,不同时代的各类祭祀遗存将为考古人员建立秦汉国家祭祀遗存的分期年代标尺提供重要材料。
(本组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