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展示的精美铜镜
西周素面镜
汉代“尚方”铭羽人神兽博局镜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的雕塑
唐代双鸾瑞兽菱缘镜 本报记者 麻雪
“唐代瑞兽葡萄镜”寓意福瑞绵绵,“唐代双鸾衔绶镜”寓意永结同心,“金代双鱼镜”寓意永结同心……不久前,记者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一面面寓意美好的铜镜中,感受迎春纳吉祥的喜庆,品味有着四千年发展史的古代铜镜之美。
上古时,人们用水当镜,直到冶金术发明后,铜镜才成为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铜镜历史悠久,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到清末,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铜镜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久、铸造数量最多的铜器。
铜镜是精美的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外观、华丽的图纹、丰富的铭文,向人们展示了古人的审美理念。
先秦至汉 铜镜的初绽华章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有常设展“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展示了300余面珍贵铜镜,从春节期间至今吸引了众多游客尤其是女性游客前来参观展览。一面面铜镜,宛如一片片时光笺,为我们研究铜镜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鲜活而珍贵的实物资料,让我们得以更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脉络、领略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对镜贴花黄”常设展览序厅中,有一位古代女子的雕塑,婀娜多姿地对着一面铜镜梳妆。
记者来到常设展的第一个区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说:“铜镜据传是黄帝创造的。考古资料表明,迄今为止最早的铜镜出土于4000多年前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墓葬中。”
与商周时期精美的青铜礼器相比,铜镜显得粗率,皆为圆形,尺寸小,镜体薄,以素面为主,也有装饰几何、动物图案的。展览中就有一面“西周素面镜”,显得拙朴自然。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经济的发展为铜镜制作工艺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数量、种类大幅增加,纹饰复杂。记者看到展出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弓弦镜”“千金菱身蟠螭纹镜”等样式精美。
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汉镜较战国铜镜厚重,多为圆形,半圆钮。钮座除了有圆、方两种形式外,还有连珠纹、连弧纹、柿蒂纹等。镜缘宽厚,并逐渐形成斜坡状。纹饰的种类也更多,有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龙虎纹、神兽纹等,都是这一时期极富时代特色的纹饰。以吉祥语为主的铭文镜也很流行,铭文字体多样,内容丰富。
记者在展览中看到几款汉代博局纹镜,很是精美。所谓“博局纹”,又称规矩纹,通常由正方形、方格组成,各边向外伸出,反映了汉代人对宇宙时空的想象。博局纹被视为好运、平安、吉祥的纹样,所以常常出现在铜镜上。
带有铭文的汉代铜镜,更是别具一格。记者看到,有“家常富贵”镜、“长宜子孙”镜,如此吉祥话铭文铸于铜镜上,古韵悠然、吉庆满满。
隋唐 铜镜的盛世风貌
步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对镜贴花黄”常设展的第二个区域,便进入了铜镜的唐代盛世风华时期。
隋唐时期,是铜镜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其铸造工艺精湛,铜质优良。镜体普遍厚实,造型多样,有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方形委角等。半圆形钮居多,方形和伏兽形钮也很流行。
这时的铜镜纹饰清晰流畅,取材写实,多为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和神话故事。铭文摆脱了汉代以来对升官发财的追求和对神仙世界的强烈渴望,内容如唐诗一般,更具有浪漫情调。
记者在展览中看到多款“千秋”系列铜镜。如唐“千秋”双鸾瑞兽镜、唐“千秋”双鸾镜等,其上的鸾鸟姿态娴雅,羽毛清晰、飘逸,还装饰有祥云、花卉等纹饰,整体给人宛如诗歌一般的浪漫氛围。
所谓“千秋”,是指千秋节,是唐代的狂欢节!《旧唐书》记载,每逢八月初五空前热闹。唐玄宗要接受朝臣和外国使臣的庆贺,并对四品以上官员赏赐铜镜。受这种风气的影响,民间也开始流行八月初五铸镜相赠的习俗。
瑞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的典型代表,展览中可以看到多个。其纹饰以瑞兽和葡萄为主题,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葡萄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寓意着吉祥如意。这种纹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的西域文化的元素,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同时,记者还看到唐代的“蜂蝶花鸟镜”“飞天花鸟纹菱缘镜”“鸳鸯花鸟镜”“双鹊衔绶月宫盘龙镜”等,皆做工精美,充满浪漫元素,充分展现了唐代铜镜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和唐代文化的繁荣。
宋元明清 铜镜的传承变化
来到常设展的第三个区域,参观宋元明清时期的铜镜,记者感受到的是铜镜与当时普通民众的对接,更具生活化。
宋元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铜镜的制作工艺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宋代铜镜纹饰风格简洁写实,贴近当时的生活,注重实用性。纹饰走向世俗化,以牡丹、菊花等组成缠枝花草,极富生活气息,也有展示故事性的主题纹饰。
例如,记者看到宋代“许由巢父镜”,展示的便是尧舜时代许由和巢父两位隐士的故事。还有“柳毅传书镜”“唐王游月宫故事镜”“吴牛喘月镜”等,都展现了宋代铜镜“有故事、有情节”的特色。
在金代,双鱼象征爱情,“双鱼镜”是金代具有代表性的铜镜,两条栩栩如生的鱼,在水中游弋,水纹清晰唯美。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最后阶段。明代铜镜的制作工艺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合,中期以后出现了一些吉祥图案和文字铭文,如“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百寿团圆”“龙凤呈祥”等。这些铜镜铭文的吉祥语至今我们仍在沿用,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到了清代,随着玻璃镜的传入和普及,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令人欣喜的是,今天我们还能在博物院看到这些古代精美的铜镜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还推出了多款铜镜文创产品,在“对镜贴花黄”常设展门口,可供喜欢文创产品的游客挑选。其中不乏馆藏的“双鱼镜”“双鹊衔绶月宫盘龙镜”文创品等。
铜镜,见证了历史的更迭、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古代文明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