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稿
第05版:健康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热闹社火耍起来
社火游演闹元宵
千余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陕西医保宝鸡实践》在全省医保系统赠阅交流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宝鸡法治宝鸡
全市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我市2个案例入选
刻章服务进大厅 企业方便又省心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热闹社火耍起来
人民日报记者 张丹华
编者按
2月11日,《人民日报》第十一版刊发了《热闹社火耍起来》一文,详细报道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陇州社火的历史、特色及传承等内容。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咚咚锵,咚咚锵”,激昂的锣鼓声如滚滚春雷,直冲云霄,舞龙队伍从街巷转角处呼啸而出。金鳞红须的巨龙追逐着宝珠,在红绸与灯笼间穿梭翻腾,时而俯身、时而昂首,矫健的身姿令观众目不暇接、连声惊叹。
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每年正月,各村都会陆续进行社火表演,从农村到县城,从白天到夜晚,随处可感受社火的热闹氛围。
“快看!”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叹,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去,一个个小演员稳稳当当地站在支架上,被高高托举至半空,衣袂飘飘,引得阵阵喝彩。接着,又有社火演员登台,通过演绎惩恶扬善的故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鼓点声愈发急促,玄衣武将挥动长鞭,红裙仙子撒下花瓣,整条街化为流动的戏台。
陇州社火,这一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瑰宝,其渊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百戏”游演,如今已演变成为当地在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动,人们以此迎春贺岁、祈求平安。2006年,以陇州社火为代表的宝鸡民间社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社火种类多达20余种,车社火、马社火、步社火等,各具特色。
“村民们早早便开始了精心准备,从服饰道具的挑选,到人物造型的设计,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陇县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陇州社火疙瘩脸绘制技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秉权说,“表演前,有的人凌晨3点就要起床化妆、穿衣、绑架子,天一亮就出发;有的人离县城远,需要提前一天到。虽然辛苦,但大家伙都是打心底热爱社火表演。”
说起社火表演的变化,杨秉权感慨:“以前,陇州社火是静态的,人物摆个造型,没有动作,也不说话。这几年,加入了动作和唱腔,观赏性和互动性都提高了。”
近年来,陇县成立了多家社火演艺公司,创作出不少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节目,增强了社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还推动社火表演融入旅游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