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做好天
毛丽娜

  在西府地区,当提到“做好天”这一词语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为老人庆祝寿辰的温馨场景。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西府人对长辈的尊敬与孝敬,还承载着对长寿与福泽的美好祈愿。近日,在千阳县南寨镇张烈俊老太太的九十岁大寿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寿宴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寿宴当天,张烈俊老太太家中张灯结彩,举办丰盛的宴席,热闹非凡,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共同为老太太庆祝这一喜庆的日子。除了寿宴之外,家人们还安排了其他一系列庆祝活动,请戏班子唱戏、文艺表演等,为寿宴增添了更多的欢乐与喜庆。而寿桃、寿面等寓意吉祥的礼物,更是表达了大家对老太太的敬意与美好祝愿。
  据我市教育工作者强健介绍,“做好天”习俗源于古人对长寿的向往与尊重。出生这一天是人生的起点,是人生最重要的日子。古人能活
  过一个甲子,便可称寿。《黄帝内经》中记载,人的天年是120岁,两个甲子。天年,就是上天赋予的年寿。大概是过了六十岁能称寿者是“重生”,是向天年迈进,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在西府人的观念中,为老人过寿是全家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家乃至全村人的共同参与和庆祝。因此,“做好天”这一习俗便应运而生,成为一种集体表达敬意与祝福的方式。
  “做好天”这一习俗在西府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源于人们对长寿的向往与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让我们看到了西府人对家庭、对长辈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还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乡情与亲情。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好天”的习俗或许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却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