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青铜铸文明”展览启新颜
保护工业遗址 讲好中国故事
墓志铭中的扶风廉吏
汉代文字瓦当在篆刻创作中的借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墓志铭中的扶风廉吏
张建强
不久前,扶风县城关街道扶东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块明代墓志铭盖,上面刻有“明大中大夫浙江布政司左参政肯堂孙公墓志铭”(见下图)。经查阅清代《扶风县志》《凤翔府志》等文献方知,“孙肯堂”就是颇有廉誉的明代扶风籍官员孙代。
孙代,年少时立志效仿先贤,为国效力。明代嘉靖年间如愿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官职,为正八品官,主要负责捧节、奉使出行之事务。当时周、肃两藩王统地的官吏横行不法,朝廷委派孙代前去进行全面整治。孙代到达后,两藩所属官员用尽各种办法对其行贿拉拢,但孙代坚持按律办事,对所有馈赠品概不接受。
由于孙代成绩卓著,很快就被朝廷提拔为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为正七品官。当时有个吏部侍郎,不学无术,为奸佞之徒,还时时诋毁朝纲。刚上任的孙代首先弹劾了这个吏部侍郎,由于孙代整理的资料翔实,弹劾事实有理有据,该吏部侍郎很快被立案肃查罢免官职。
孙代曾随明穆宗皇帝朱载垕参加宗庙祭祀,他看到皇帝身穿戎服,乘着车马进入宗庙,认为天子亲历出征时,才可戎服乘马,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守宗庙礼制十分不妥,于是,有理有据地指出问题。孙代敢于直言进谏,皇帝虚心接受,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明隆庆六年(1572年)十月,孙代又出任四川巡抚。明万历七年(1579年)十二月,孙代任江西督学时(明清时,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学使”),他严格主持考试,对当地的学子进行全面核查筛选,为朝廷选拔了多名有德行、有学识的人才。
后来,孙代被调任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到任后兴修水利、安抚民众,深得当地百姓爱戴。由于过度操劳,积劳成疾,老年的孙代便辞官回到扶风,死后葬在扶风县城东边的坡地上。
扶风是周礼文化发祥地,廉政文化在扶风也源远流长——仅在明代,扶风就有5名影响较大的御史。孙代因其为官清廉、力谏皇帝的感人事迹也成为扶风廉政人物代表。
(作者系扶风县博物馆副馆长)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