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万象影刊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商务专刊
第06版:本市新闻
第07版:今日高新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以优质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强筋壮骨”
跑出加速度 融出新天地
红嘴鸥现身王家崖水库
传承和发扬好老技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传承和发扬好老技艺
杨曙斌
凤翔区柳林镇亭子头村的酒海制作技艺,在时隔20多年后再次焕发生机,不得不让人对这一古老技艺刮目相看。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老技艺蕴藏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满满的“文化味”,需要新时代的人们更加珍惜和发扬。
要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非遗项目都需要新时代的接班人,人才是非遗传承的关键所在。宝鸡非遗项目众多,但像亭子头村的酒海一样镶嵌在产业链上的非遗项目屈指可数,这也为传承这一老技艺提供了肥沃土壤。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这一技艺对于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产业发展都具有非常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当地已经成立酒海编织产业园,还可以设立传习所等机构,吸收当地能人和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让这门老技艺世代相传下去。
还要发扬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9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师生慕名来到亭子头村开展研学,专程学习酒海编织技艺,还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美化当中,在新时代开启了这一老手艺走出宝鸡的序幕,也为发扬这一老技艺提供了良好借鉴。有时酒香也怕巷子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酒海曾销往延安、汉中、甘肃等地,如今在产业带动的有力加持下,再加上创新思维并结合各类需求,让这一老技艺在当下有了更多的运用空间,为其“走出去”提供了更多可能及可行性,促进千年手编技艺不断绽放新光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珍贵遗存,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老技艺中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汲取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用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厚植群众文化自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