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冬至阳生春又来



  编者按 一年一冬至,一岁一安康。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夜,无论是围炉包饺子与家人讲述往昔趣事,还是置身旷野静观天地辽阔,祈愿来年的丰收,或是满怀希望静候春的讯息,在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这一幕幕场景都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怀着对新春的无限向往,携手并进,温暖前行。
  吃饺子
  赵林祥
  每年冬至这天,我们兄妹几人都要回到老家的宅院,吃一顿家人亲手包的饺子,过一个团圆祥和的节日。
  这个约定是母亲过世后形成的,一晃就坚守了十年。像所有的家庭一样,老人在世时,儿女虽身处天南地北,每年都会在春节前回到老家待上个三五天,陪伴父母,全家团聚。母亲走了以后,兄妹之间的亲情,一下子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飘忽不定,平日里上班打工各忙各的事,很难再有碰面的机会。记得母亲三周年祭日那天,我们吃过午餐后准备分别,大哥提议说:“这一走大家就各奔东西,不知道啥时候再能见面了。咱们干脆选个日子,以后定期相聚!”我们一番商量,就定下了每年冬至团聚吃饺子的约定。
  通常是住在老家县城的大哥负责采买,提前备好面粉、大肉、蔬菜以及各种佐料。冬至这天一大早,大家从省内外各地,坐飞机搭高铁匆匆赶回老家,相视一笑就扔下提包忙活开了。大家默契地分工协作,打扫卫生、清理杂草、擦玻璃、拖地板,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在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老屋,我们五人围在厨房的案板前,叮叮当当地剁肉末、切韭菜、削豆腐、捣蒜泥,然后浇一勺热油,拌好饺子馅。接下来,大家各司其职,大哥揉面团,大姐擀面片,我和二姐二哥包饺子。做着手里活,嘴却闲不住,聊近期的八卦新闻,说家长里短,不知不觉就包好了饺子。一旁的农家灶台上,母亲留下的老铁锅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灶膛里的硬柴还不时发出“噼啪”的炸响,隆冬的乡村,室外冰天雪地,厨房温暖如春,弥漫着醉人的油香肉香,氤氲着浓浓的亲情。大哥掌勺煮饺子时,大家七手八脚撑开一年没用的饭桌,摆上一圈折叠椅子。刚收拾停当,厨房里传来一声吆喝:“饺子熟喽!”大姐二姐就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冬至吃饺子,在老家农村是有讲究的。按惯例,饭桌的上首席位留给故去的父母,各摆一碗油泼辣子蒜水汁,碗口搭双筷子,这是老家乡俗里的“献饭”,与农家吃臊子面前的泼汤有异曲同工
  之意。然后,从年龄最长的大姐开始,兄妹几个依次起身,给父母碗里夹一个饺子,对着堂前的遗像深鞠三躬,这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以此表达晚辈对已故亲人的牵挂和怀念。这个庄重的仪式后,大家这才拿起筷子,蘸着红亮亮油汪汪的蒜水汁大快朵颐。几个香喷喷的饺子下肚,身上就热乎起来,大家边吃边聊,回忆起父母尚在时的温馨日子,念叨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诉说小时候兄妹无数次的打闹和相伴成长的快乐时光。
  说说笑笑间就饱了肚子,冬至的重头戏便闪亮登场,大哥要求每人讲一个与饺子有关的故事。我们年年相聚年年讲,不知讲了多少有趣的事,却依然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大姐说,有一年冬至大雪封门,家里实在找不到烧火的硬柴,为了让儿女
  能吃上饺子,母亲忍痛把自己的陪嫁梳妆匣、盛针线的小笸篮用斧头砸烂当硬柴,煮了一锅饺子。大哥的故事寓意深刻,他说土地分到各家的头年冬至,家里的饺子皮从杂面换成了纯麦面,看上去白光光亮晶晶的,让人垂涎欲滴。饺子刚端上桌,大家尚未开吃,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母亲二话没说盛了满满一碗热饺子,指派大哥端过去。大哥说他实在受不了香气的诱惑,临出门时偷偷吃了一个。回来后有点后悔,晚上如实告诉了母亲。母亲平生就那一次没打犯错的儿子,还摸着大哥的脑袋安慰,“孩子,一些事等你长大就明白咧!”众多和饺子有关的故事里,还有二哥大哥为争抢最后一个饺子打在一起的往事,以及我与二姐都想偎依在母亲跟前吃饺子,为抢占位置在推搡中撞翻了桌上的蒜水碗的事儿……
  冬至的饺子不仅是普通的家常饭食,更是爱的载体,是血脉亲情的延续。那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烙印着时代的年轮,镌刻着母爱的光辉,记录了我们兄妹五人成长的足迹,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温暖。
  吃一碗冬至的饺子,留住爱,让亲情长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