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果苗基地签订100余万株大单
闲置校舍变工厂 榨油磨面增收忙
建成首个助残敬老服务驿站
护宝是一种美德
坚持标本兼治 力戒形式主义
走村进户看亮点 互学互鉴促提升
多云为主 雨雪相伴
乐享花样晚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护宝是一种美德
关华
山区群众挖地时捡到两个陶罐,得知是文物时,便主动上交到文物部门。近日,凤县村民高元清主动上交文物的事儿广为流传,这是群众爱宝护宝的又一例证,也为文物大市增添了动人的一笔。
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孕育了灿烂丰富的中国青铜文明,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古代文明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世人称奇。生活在周礼源头的宝鸡人崇德尚礼,对于发现的地下文物能挺身护宝,并及时报告政府,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得以保全。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记载:2003年至今,我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觉保护文物的事例有25批,村民护宝合计出土文物多达633组827件、钱币150公斤。“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种朴素善良的传统观念一直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对于祖先留下的文物,有着天然的敬畏和保护,“文物是国家的,应该上交”已经成为我市群众普遍的道德习惯。
市民护宝意识的增强也是长期正面宣传引导的结果。多年来,我市对群众保护文物作出贡献的,均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奖状到80年代的一把铁锨,再到上万元奖励及进京甚至出国参访的优待,都极大地激励并调动了人们护宝的积极性。知道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贝,保护它不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责任,更是一种爱国、爱家乡的光荣行为。除了大张旗鼓地正面宣传外,相关部门也通过多种形式,宣讲文物保护法规,告诉群众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及会受到哪些惩罚,不断增强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自觉抵制、打击文物犯罪。
身为周秦故里、青铜器之乡的传承人,爱宝护宝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一种千金不换的美德。我们要大力弘扬珍惜文物保护文物的优良传统,让爱宝护宝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