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寻周记——宝鸡市融媒体中心探源礼乐文明全媒体采访行动(34)
周礼诚信风 千年韵犹存
康健
在岐山街头,周礼元素随处可见。

  行走在周原大地,采访团记者处处能感受到周礼的传承与影响。在周礼体系里,“守信”宛如基石之于高楼,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周礼的深远影响下,生活在周原大地的人们一代又一代地将其传承并延续,使之融入生活,成为一条无形却极具力量的精神纽带。
  西周初年,周公为了巩固统治,制定了稳定的礼乐制度,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一例外都必须严格遵守。而周人将守信更是视作立身之本,是人际交往与社会运转的重要准则。在岐山县采访时,谈到守信,老人们讲周朝“画地为牢”的故事。说的是周朝的百姓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他身边空无一人,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在周文王勤政爱民、广济苍生的仁德感召下,西岐百姓自觉遵守法律,因此成就了“画地为牢”这个成语。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1975年2月2日,岐山县董家村发现了一处周代的青铜器窖藏,出土了37件青铜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裘卫家族制作的两件鼎、一件盉、一件簋,被称为“裘卫四器”,其中卫盉盖内有铭文132字,记述了裘卫与贵族矩伯进行土地交换的全过程,这篇132字的铭文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地契。地契不仅仅是土地交易的凭证,更是一种承诺与守信的象征,它明确了双方的权益与责任,约束着交易双方必须依照约定行事,如同守信之人坚守自己的诺言,不可轻易违背。
  在900多年后,这里又出了个名人郭伋,在西汉平帝、王莽和东汉光武帝时期都担任高官,是什么原因让他有如此魅力?通过“郭伋待期”的典故可以看出一二。《后汉书》记载,郭伋刚担任并州牧时,出巡西河郡美稷县,有数百名儿童骑着竹马在道路旁欢迎。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并问他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返回时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这证明了郭伋心中有礼,作出的承诺不会食言。
  现如今,诚信在宝鸡人的心中深深扎根,无论是再困难也不拖欠工人工资的陕西永旭康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理程列堂,还是街头捡到5万元等待1小时还失主的凤县十里店村村干部李婉,他们都是诚实守信的例证。
  在宝鸡的大街小巷,在人们的日常言行举止间,都能感受到这种守信文化的涓涓细流。商家们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童叟无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言出必行。
  这种传承千年的守信之风,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粹、稳固,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宝鸡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风尚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