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加减乘除”组合拳 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我市市属国企整合改革联动促发展探析

龙丰村城中村改造和伟宝粤片区旧城改造项目

2024宝鸡马拉松

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

2024宝鸡银杏音乐节

  本报记者 孙海涛
  如果将宝鸡市66家市属国企比作“一盘棋”,2024年,这盘棋正在重新布局——66家市属国企正按照主业主责和功能定位,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重新“布局”整合为5家市属企业集团。
  “66”变“5”,其初衷很明确——“攥指成拳”!
  “拳不在形而在势,势不在力而在变。”市属国企布局之变正是为了面向市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市属国企大棋局,其中既有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又有陕西钛谷新材料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兴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尖兵”,也有市保障性住房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安龙城市改造开发有限公司等建设“劲旅”,还有市宝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市华宝快美商贸公司等文旅“达人”……三年寒暑,这些企业正在按照主业、主责,被归拢进市发展集团、市工发集团、市农发集团、市文旅集团、市城建集团五大集团。
  国资国企改革每一次动向都牵动人心。在“66”变“5”的大动作面前,曾经的企业如何从单打独斗变成“齐步走”?集团化发展又该如何甩开膀子、蹚开前路?各家企业又该如何横向发生“化学反应”?……初冬时节,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5家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气势扑面而来,正以浓烈的色调,用“加减乘除”绘就一幅时代的画卷。

  项目做“加法” 不只是战略推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区域内战略推进的加速器。
  实际上,在“66”变“5”的大动作中,集团化运营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正在城建、工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上逐渐显现出强劲动能。在“项目为王”的思路下,国企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一系列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助力整个经济大盘战略稳步推进。
  龙丰村城中村改造和伟宝粤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不仅事关5个村民小组741户村民的新家安置,同样也是宝鸡中心城区“中强”战略推进的重中之重。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城中村。不过三年寒暑,这里的12栋楼宇已经拔地而起,楼体四周还安装了高端大气的玻璃幕墙,现场正在进行水、电、暖等最后的施工冲刺。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该项目有望在今年底全部交付使用。
  “项目规划建设龙丰村安置房1205套、伟宝粤安置房394套,以及车库、幼儿园等配套设施,目前,各个楼宇外层保温施工已经接近尾声。”该项目招采负责人李兴兴说,他在工地已经工作了三年,目睹了这里旧貌换新颜的全过程。如此重要的城市建设项目,正是“66”变“5”后城建集团的大手笔。这家集团成立三年来,正在全市土地开发、运营服务、建筑设计管理等业务板块聚合发力。按照顶层设计,该集团不只拥有宝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宝鸡鑫博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宝鸡安龙城市改造开发有限公司等6户子公司,还将划转宝鸡市旧城改造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股权作为其子公司。
  “龙丰村城中村改造和伟宝粤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中,集团下属两家设计院已经参与整个项目建设。”市城建集团董事长孙武强告诉记者,这种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使集团公司实力进一步扩充,用足用活下属企业资产资源,对每一家划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优势、市场资源等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作用,有效发挥每一家划转企业的优势,实现整体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形成主业突出、路径清晰的发展格局。
  如果说龙丰村城中村改造和伟宝粤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是一台“去疤”手术,那么,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则是一味“壮骨”良药。
  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属龙头企业和陕西省白酒产业链链主企业,早在2023年,西凤酒迎来了巨大的飞跃期。这一年,西凤酒深耕陕西市场,自营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超30%;河南、山东等特区市场销售业绩同比增长均突破50%;北京、上海等高地市场稳扎稳打,市场占有率翻倍增长;西凤酒一半以上的省级分公司业绩增长超过30%,单个市场客户数量、销售规模、终端覆盖、渠道利润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在如此亮眼的成绩单面前,西凤酒更加注重蓄力储能,以迎接更大的市场机遇。总投资额达140亿元的“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正是蓄力储能的关键所在。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
改造后的宝鸡火车站广场

西凤酒厂工人为制酒做准备

宝鸡正欣鼎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宝鸡国启为民食品物流仓储有限公司(原肉联厂冷库)

  建设万吨基酒生产车间10座,7万吨两套制曲系统,50万吨储酒罐区,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业界评价说,这个项目必将为西凤酒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宝鸡白酒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壮大。
  如今,这个项目正处在加速建设中。工程技改部副部长李飞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项目曲粮接收楼砌体抹灰等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工艺生产类设备已经进入安装阶段。
  龙丰村城中村改造和伟宝粤片区旧城改造项目,以及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都只是我市国企改革中的一个“点”。事实上,我市今年以来大力实施市属国企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47.7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6个、新开工项目3个、储备项目4个、谋划项目6个,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46.2%、93.1%。
  数量做“减法” 不只是重装上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当国家战略部署在宝鸡落地,“66”变“5”的过程中每一次动向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减法’减去的是负担,是包袱,与此同时,通过同类或相似业务企业的整合,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效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了企业在行业发展上的话语权,实现一举多赢。”
  多赢的思路,正在新组建的农发集团中稳步推进。
  宝鸡国启为民食品物流仓储有限公司,是我市冷冻保鲜食品龙头企业。包括水产、禽畜肉类、果蔬、乳制品、速冻品等多种食材在内,日结冻能力达到300吨,逢年过节时最大日出库量达到200吨。然而,这样一家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却被一个问题困扰得很“头疼”。
  “我们公司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更新设施设备、提升营商环境、增加库容面积等,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但经营用地在老城区,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该公司董事长曹杰告诉记者,这就是公司最“头疼”的一件事。一方面,国家冷链发展规划中,已经将宝鸡列为冷链重要节点城市;另一方面,市区范围内,百姓对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范围内,约8家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食品冷库有半数被闲置,但自今年起,受政策和市场变化,这些冷库已经全部满库容运行。
  可以说,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商机角度,拥有9000平方米冷库、10000平方米常温仓库的宝鸡国启为民食品物流仓储有限公司,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和“钱景”。
  然而,“无地可用”已经成为制约该企业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怎么办?在并入农发集团后,这一“头疼”事终于有了转机。原来,同步并入农发集团的还有另一家企业——宝鸡市兴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1994年,原本是我市一家肉鸡、蛋鸡规模化生产企业,受市场大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举步维艰,72亩土地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宝鸡国启为民食品物流仓储有限公司和宝鸡市兴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都被划转农发集团,前者有实力,后者有土地,如果二者合作岂不一举两得?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两家企业在农发集团的“撮合”下,已经有意“握手”。
  市国资委一名干部说,这两家企业“握手”,正是“一斤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里了——正好”。
  正是“减法”的效能,让原本两家没有交集的企业之间,有可能实现双赢。
  如果说宝鸡国启为民食品物流仓储有限公司和宝鸡市兴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属于“内部牵手”,那么工发集团旗下的宝鸡正欣鼎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则是用“调整结构、转型发展、降本增效”实现了重装上阵。
  宝鸡正欣鼎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莹磊虽然是一名“90后”,但他对管理这家589名职工的企业却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这家企业的前身是宝纺集团,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破产关闭了,如今企业破茧重生,关键是用好开源和节流这两大法宝。”
  “开源”很现实,如今这家企业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纯棉布类生产加工企业,月产量达220万米,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和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地。
  “节流”并不容易,实际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为此,企业正在各个领域不断挖潜。
  11月 13日,宝鸡正欣鼎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全自动纺纱设备高速运转,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行,一派繁忙景象。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开展日常巡查,“供水压力是否在3公斤?”“老化水管连接处是否有异常?”……这是公司日常巡查的一部分,也是公司践行“降本增效”的一个小举措,仅这一点就能为公司每月节约用水成本1万元。
  实际上,“各种省”正在不断融入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公司在冬季将细纱车间富余热气回用到前纺车间,用蒸汽升温减少天然气用量,每月可节约气费达24万元;
  将自用纱编织袋回收筛选后再利用,提高周转次数,使得每季度采购成本从原来的8925元降至4725元,降幅达47%;
  同时,公司严格把控原料采购成本,纺纱分厂的胶圈等材料相比之前每万锭节约成本27.2%,每年可节省成本达36万元;
  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突出成本意识,在执行棉纱标准的前提下节约用棉量,每月可节约成本3.5万元;
  ……
  通过“开源”和“节流”,如今这家纺织企业,在行业整体大环境不佳的前提下,却实现了产值节节攀升,2024年,公司销售额有望突破历史极值达到1.3亿元。
  实际上,市属国企的“减法”正在各个行业、产业迸发出强劲的生产力。按照《宝鸡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将国企改革中20项任务分解为87条具体措施,并倒排工作台账,明确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任务书和时间表,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87条任务的61项,占全部任务的70.1%。
  发展做“乘法” 不只是突飞猛进!
  一个行业或企业高质量发展,唯有摒弃四平八稳式“小碎步”“四方步”,不断面向前方,迈开大步,加快步频,才能实现突飞猛进。
  同样,“66”变“5”的过程中,市属国企正在实现资源、财力、技术等要素“活”起来、“动”起来、“聚”起来、“用”起来,继而以“乘法”效应释放出更大的价值,形成新优势,更好地赋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宝鸡钛谷长材金属有限公司,一家刚满“周岁”的钛及钛合金加工企业。这家企业由市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宝鸡嘉琦金属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如今虽然还未正式投产,但已经在宝鸡500余家钛企中引起轰动。原因很简单,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上,除去宝钛集团等领军型企业,大多集中在熔炼、锻造等产业链上游和加工、制造产品等产业链下游,而中游轧制生产线放眼全市却只有3条,不少加工厂甚至不得已将轧制环节运往江浙和东北部分企业去完成。
  “我们新建的这条轧制生产线,采用的是国际级先进设备。”宝鸡钛谷长材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根智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建设正有序推进,厂房地基做好后,已经定制完成的高精尖设备即可第一时间入场安装调试,预计明年6月份,一条长达320余米的轧制线将释放出巨大的产能,对全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链起到巨大的补链延链作用。
  宝鸡钛谷长材金属有限公司未来可期,“乘法”效应同样也在各项文旅类大型活动中逐步显现出来。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背景下,宝鸡通过一系列被业界称之为“神来之笔”的操作,迎来巨大曝光度。
  2023年,8月5日的赵传“人生大梦”演唱会、9月10日的香港明星公益慈善足球赛、10月15日的凤凰传奇群星演唱会、12月28日的张信哲群星演唱会;2024年,魅力宝鸡演唱会、宝鸡银杏音乐节、2024宝鸡马拉松赛……众多高规格文体活动,让歌迷、球迷、跑友为之赞叹——一座西部城市,何以如此大手笔?
  实际上,这些大型文旅活动的背后,都离不开市文旅集团的大力推动。
  “这种活动烧钱,但也能挣钱,更能为城市带来澎湃的发展活力。”市文旅集团董事长代昕认为,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相互融合的过程,绝非简单的叠加搓揉,而是内在的有机结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对宝鸡当下及未来发展意义非凡。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知道这种融合“非凡”在哪里了。赵传“人生大梦”演唱会,吸引人数2万人,其中外来游客占到40%;香港明星公益慈善足球赛,吸引人数1.5万人,其中外来游客占到55%;星耀宝鸡群星演唱会,吸引人数2万人,其中外来游客占到60%;宝鸡银杏音乐节,吸引人数5.4万人,其中外来游客占到70%……
  吃、住、行、游、购、娱,动辄数万的外地游客蜂拥至宝鸡,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带走的是“城市名片”,“乘法”效应展现得极为突出。
  这种“乘法”效应已经深深镶嵌到宝鸡发展全过程,从让人赏心悦目的经二路火车站广场项目,到中华石鼓园景区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改造,再到满足2035年旅客吞吐量1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700吨的宝鸡机场项目……市国资系统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市属国企实际已经深度参与到城市发展的工业、文旅、交通等各个层面,其体量规模大、区域辐射大的优势,往往带有全局性、引导性、公共性、基础性、示范性等特点,对行业和产业发展都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
  堵点做“除法” 不只是畅通无阻!
  在我市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66”变“5”所起到的作用,在去除“堵点”方面同样效果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堵点”,继而成为改革的亮点,就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点和增长点。
  先看城市建设方面,在城建集团的发力下,G3024宝鸡过境高速公路宝鸡收费站迁至千河枢纽西侧,城市交通内循环这一“堵点”被消除,不但群众出行畅通,更为城市东进发展进一步拉开了骨架。
  再看市发展集团的发展步伐,不久前,经过国内权威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综合评定,市发展集团获得AA+主题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这意味着,业务涵盖金融、城市运营、生态环境、房地产等诸多方面的市发展集团,面向未来迈出了极为坚实的一步。
  再来看部分改制企业的变化。66家市属企业中,实际有相当一部分在市场大潮中成为“掉队者”。此次改革中,宝纺集团依法破产,宝氮集团破产重整,伟宝粤职工安置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
  以宝纺集团为例,企业破产后,这个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数百名下岗工人曾一度引起各方关注。而在混改重组后,这家企业的工人重新端起了“饭碗”。
  49岁的女工曹兰英在宝纺集团一线工作超过30年,她告诉记者,自己16岁进厂工作,谁知工龄30年时却下岗了。她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和姐妹们把设备擦拭得一尘不染,人人眼中带泪走出厂区,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饭馆帮厨、小区保安……接下来的两年中,曹兰英生活得很艰难,直到2023年夏,她得知原厂又“混改复活”了,与姐妹们飞跑着前来老厂报名,望着新的工作岗位和厂区,她和姐妹们同样眼带泪花。她说:“每月休息四天,工资五千多元,我知足!”
  ……
  一系列“堵点”被打开的同时,面向未来,市国资系统还筹划出一大批“支点”,不断提升五大集团实力。
  记者了解到,未来我市国资系统将支持市工发集团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钛材料、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做强“链主”企业,促进多链融合发展;支持市农发集团实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支持市城建集团实施一系列惠民项目,切实增强市属企业服务社会民生和保障功能……
  宝鸡国企改革的方式中,我们可以读懂一个原则,虽然市场的发展千变万化,国企的问题错综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就是要依靠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宝鸡“加减乘除”的做法,无疑正是国企改革的一味良药!
  (照片由赵志华、谢克强拍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