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寻周记——宝鸡市融媒体中心探源礼乐文明全媒体采访行动(28)
造就千古美谈的一场相遇
本报记者 李依涵
记者跨过伐鱼河,寻访“太公钓鱼”的位置。

  寻周之行,太多震撼。我们敬佩几代周人首领的开拓与坚守,我们敬佩周人的勤劳与智慧,我们敬佩出土文物的厚重与精美。这一次,我们找到了一个地方,它见证了一代明君与名臣的相遇,也为周的崛起增添了一抹浪漫和传奇的色彩。
  它就是钓鱼台。
  初冬,走进钓鱼台。沿着一条酷似栈道的进山通道沿河逆流而上,便能看见太公垂钓台下湍急的水流,晶莹清澈。河中有一方巨石,如天外飞来一般,立于河床之中,下小上大,呈倒锥形,顶面略凹,刻着“孕璜遗璞”四个大字,古朴庄重,既承载着往昔的光辉,又沐浴着今朝的曙光。
  史料中对姜子牙记载不多,基本是以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身份为主。但在民间传说和从古到今的各种文艺作品中,姜子牙的形象十分有趣。他是“扫把星”那个无奈且委屈的丈夫,是骑着“四不像”飞天遁地的高人,是聚拢无数奇人异士的“智多星”,更是周人崛起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相传,姜子牙曾在钓鱼台隐居,一边体察民情,一边静观世态、韬光养晦,一隐就是十年。他晨昏间跪在一方石头上手执长竿垂钓,一跪也是十年,双膝跪踞的石头上竟然磨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人们笑他直钩垂钓,毫无收获,他却说:“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果然,周文王听闻后亲率文武官员,车马浩荡,旌旗蔽日,过渭河到磻溪,寻访姜子牙,当即封为军师。姜子牙这才出山,助周王伐商灭纣,完成了兴周大业。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常常以其卓越的智谋和胆识,改变了一个王朝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钓鱼台,这个见证了明君与名臣相遇的地方,不仅改变了姜子牙的命运轨迹,让他得以施展治国安邦的宏图大志,更深刻地影响了周朝的未来,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长的朝代。姜子牙的形象,也在后世的史料和传说中愈加高大起来。
  如今,漫步钓鱼台,依然青山如屏、渭水如练。站在3000多年前垂钓的地方向东望去,文王庙映入眼帘。庙前古树依然苍翠,庙后不远的太公庙屋檐上,几缕嫩绿的新芽,迎着暖阳轻轻摇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