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体育专刊
第05版:金融之窗
第06版:特稿
第07版:本市新闻
第08版:寻周记
标题导航
|
从水兴农耕到周礼传承的千年画卷
“长藤结瓜”绕良田
礼在心中,更在行中
“礼”润民心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长藤结瓜”绕良田
本报记者 张家旗
记者在周二库原堤坝上采访
在堰河村这个因水得名的村庄里,处处都流传着周人治水的传说。传说是虚无缥缈的,但堰河村的村民们,却用勤劳的双手,将传说变成现实。
在堰河村村干部带领下,记者沿村道一路向北,刚出村就看到了一段几百米长的堤坝。堤坝周围种了很多树,坝内无水,长着绿油油的麦苗。从露出的田垄可以看出,坝内的土质十分肥沃,就连麦苗也比别处粗壮许多。村干部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这样的良田,他们有好几处。
这些良田的产生,与周公庙有关,也与水有关。上世纪50年代末,堰河村决定在周公庙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修水库,灌溉农田。他们从周公庙润德泉中引水而下,掘地成库。在修建过程中,村民们秉承周人治水的智慧和精神,踏实勤恳,全力以赴。据村民回忆,当时,有村民因为过度劳累晕倒在工地上,有的妇女把还在吃奶的孩子用绳子“拴”在家里,自己来到工地出工。他们用肩挑、用夯打、用笼抬、用车推,硬是在黄土地上建起了四座库塘,并依据离村庄的远近分别命名为周一库、周二库、周三库和周四库。这四座库塘通过沟渠相连,一路修到堰河村外。从上空望去,长长的沟渠就像蜿蜒的藤蔓,四座库塘就像藤蔓上结出的瓜果一样,所以也被形象地称为“长藤结瓜”。
这四座库塘建成后,极大改善了堰河村及沿途村庄的灌溉条件,为当地农业生产作出了有力贡献。“长藤结瓜”建成当年,相关经验做法和图片就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
后来,随着用水条件不断改善、水利设施不断完善,这四座库塘也逐渐远离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并逐渐干涸。但库塘中沉淀的泥土,成了天然的良田,村民在库塘中种下庄稼,并用鲜花绿树装饰堤坝。这条“长藤”,每年依然“硕果连连”。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