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周文化名家谈
古公亶父迁岐前的周原
刘军社
今日周原 谢克强摄

  《诗经·鲁颂·閟宫》曰:“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大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岐山之阳即周原。一般认为,广义的周原即大周原,东以漆水河、西以汧河为界,北依岐山,南临渭水。狭义的周原即小周原,指七星河上游的扶风、岐山交界的法门镇、京当镇北部地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本文所说的周原即为小周原。从1943年石璋如对岐邑的考古调查开始到现在,80多年来,经过一代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初步探明:
  8000年前,周原地区就有古人类生活。
  6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存分布于七星河两岸。
  4000年前,客省庄文化双庵类型形成,是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文化源头。
  约3500年前,关中地区有三支比较大的文化势力。伴随商人联合东夷人灭夏的过程,商人在商代早期(二里冈下层)进入关中东部地区,其代表是老牛坡·北村商文化,关中西部(周原地区以西)为刘家文化分布区,其间的漆水河流域生活着一支以郑家坡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族群。
  约3400年前,商代早期偏晚(二里冈上层)的时候,商夷联军继续西进,嬴秦先祖随着商人西进到周原地区。这就是史书上的“畎夷入居邠岐之间”。与之同时,位于漆水河下游的郑家坡文化退缩至泾水中游地区的豳地(今旬邑、彬州一带)。这大概就是史书所说的“公刘迁豳”。
  关中东部的老牛坡·北村商文化势力西进,关中西部的刘家文化势力东进。两种不同文化族群相遇于周原地区,其结果是商文化、刘家文化势力均止步于周原地区。
  至此,我们发现周原地区至少有郑家坡文化遗存、刘家文化遗存、“京当型”商文化遗存等三大类文化遗存。一般认为前二者分别为先周文化(即武王灭商以前姬姓周人先祖的文化)、姜戎文化(即姜姓戎人文化),唯独“京当型”商文化遗存归属太过笼统。因为尽管“京当型”是商文化的一个类型,而且是最西部的一个类型,所展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既与商文化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地方特点;但它又是商王朝在西部边区设立的统治据点,在这个据点上所建立的政权,对于早商王朝来说应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寻找建立这支相对独立政权的人是谁?
  在寻找建立这支具有相对独立政权的人,即“京当型”主人的时候,我们发现:
  邹衡先生说过,扑鸟形族徽为代表的这一支人(可能与秦人先祖有关),在商代早期偏晚的时候来“京”这个地方开疆拓土,自然将“扑鸟形族徽”与秦人先祖、“京”地联系在一起;尹盛平、李仲操先生则明确说“京”就在周原。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把秦人先祖与周原联系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考古资料也支撑邠岐之间的周原地区确实有商代的带有浓厚东方(中原)文化因素的遗存,如扶风老堡子、白家窑水库、壹家堡,岐山京当、贺家、王家嘴等遗址;关键的是段连勤、尚志儒先生从文献角度论证了“畎夷入居邠岐之间”、畎夷西迁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二重证据,证明商夷联军(包括嬴秦先祖)在商代早期偏晚的时候确实到达了周原地区。
  我们把以上5个方面的因素(条件)有机地串联起来,并给其起了一个名字——“早期秦文化”。现在则可以将其称之为“京当型”早期秦文化,也就是秦人立国以前即秦襄公立国以前嬴姓秦族所创造的文化。
  古公亶父迁岐前的300年间,周原地区的统治者是以“京当型”早期秦文化为代表的商文化势力,郑家坡遗存、刘家文化等代表的族群也活动在这一地区,同时也出现了如蛇纹饰鬲等北方文化的因素。
  将周原地区的“京当型”商文化解读为“京当型”早期秦文化,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壹家堡遗存中既有浓厚的商文化因素,以至有学者将其归入商文化;同时又有大量周文化的因素,以至有人将其纳入周文化范畴。因为更早时期的漆水下游(包括七星河流域)就是先周文化的分布范围;晚些时候,又因为秦族到了该地,免不了入境从俗,年代经久,自然也就逐渐被当地同化,成为当地居民了。因而在商末,陕西的秦族使用先周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秦的祖先本来起源于东方,后来为什么又到了西方,在这里似乎已得到了说明。
  约3100年前,郑家坡文化遗存代表的族群又重新占领了邠岐之间的广大区域,标志性事件就是“古公亶父迁岐”,并“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这里的“翦商”当是指翦灭岐山之阳——周原地区的商文化势力。这样解读比有些与100年后的武王灭商联系起来的解读,可能更贴近历史事实。
  今本《竹书纪年》云:“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古本《竹书纪年》云:“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彀,马八匹。”这里所谓“赐以岐邑”“赐地三十里”,其真正含义则是商王对周人占据岐邑(周原)这一既成事实的承认,用“赐”只不过是一种掩饰罢了。
  《秦本纪》所说“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大概指的就是“京当型”早期秦文化的族群离开周原后到了“西犬丘”“西垂”。一般认为天水以南的礼县一带就是“西犬丘”“西垂”。可见秦人从中潏时代就已经归附于周,“保西垂”是为周人“保西垂”,而并非为商王朝“保西垂”。这一点对于弄清秦、周、商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当然,周原地区的这一支早期秦人去了“西犬丘”——礼县一带,还没有得到考古学资料的支持。
  古公亶父迁岐以前300年间的周原地区,其主人是“京当型”早期秦文化为代表的商文化势力。当然还有刘家文化、郑家坡文化等为代表的族群生活在这一地区,时不时也会出现晋陕高原的北方文化因素。
  总之,周原不仅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还是秦文化的发祥地。

  (刘军社: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四十余年,著有《水系·古文化·古族·古国论》《壹家堡类型文化与早期秦文化》《先周文化研究》等。)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