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修复,为文物赢得第二次生命
胡宝林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合作实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经过长时间的艰辛努力,于近日完成了38件(组)青铜器的修复,这是很有价值的成果。文物修复工作对于文物保护传承非常重要,作为文物大市,我们要持之以恒做好这项工作。
  文物修复给了文物第二次生命,让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价值得以重现,使其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物是历史的遗珍,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导致文物蚀坏和破损,损害文物的价值,使文物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常常令人扼腕叹息。文物修复工作者就像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文物残、损、破、伤的疑难杂症,他们“望、闻、问、切”,凭借高超的“医术”,使文物“起死回生”,最大限度地复原真身,让其恢复生命,功莫大焉。这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手术”数量多、规模大,修复的青铜器数量达到38件(组),可谓成果丰硕。这些起死回生的青铜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宝鸡要培养人才、传承技术,做好文物修复工作。文物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又是冷门学问和技术。做好文物修复工作,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需要独到的眼光、较高的艺术素养,还需要有常年坐冷板凳的耐心和毅力,所以人才难得。因此,要重视文物修复专家和技能人才,把博物馆、考古队、高校等组织的力量统筹起来,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师傅带徒弟、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传承技术,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优待厚待,使文物修复人才得到尊重,能够安心精研技术,为文物的修复、保护和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弘扬贡献更大力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