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新面貌 金渠镇猕猴桃示范园 火爆的“村BA” 农村老人喜过重阳节 本报记者 黎楠
金秋时节,万物丰盈,在这充满喜悦的收获季节,走进眉县就相当于开启了一趟发现美好的旅程。
这份美,飘荡着醉人的香味,猕猴桃园内,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果农们忙着采摘打包,天南海北的运货车辆往来穿梭,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份美,展现着昂扬的活力,乡村广场上,亭台错落、鲜花绽放,村民和游人身处其间,或休闲赏景、或娱乐健身,尽情享受乡村巨变带来的美好生活;
这份美,更深藏于群众心中、文明实践活动中、家教家风主题公园里,层出不穷的“好人”、模范、标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不禁会问,这份美源于何处?勤劳奋进的眉县人民正用一项项扎实的工作作出回答。
今年以来,眉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一次规划、压茬推进,以点带面、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聚焦“产业美、环境美、治理美、生活美、党建强”“四美一强”目标,着力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千万工程”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做大优势产业 和美乡村好“丰”景
提起眉县,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美味的猕猴桃以及那句耳熟能详的宣传语——“眉县猕猴桃,酸甜刚刚好”。作为全县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眉县猕猴桃实现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走进各个种植园与农户攀谈,便会深切感受到,这小小的猕猴桃是怎样成了全县的大产业。
“镇上每年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培训30余场次,为猕猴桃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不仅建成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000亩,还打造出‘互联网+’智慧果园450亩,实现了猕猴桃种植水肥一体化和生长监测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投入大大提升了眉县猕猴桃的品质。”走进眉县猕猴桃产业发源地金渠镇,镇党委书记剌智华便热情地介绍起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除了猕猴桃种植“全过程”科技赋能,金渠镇还指导群众按照“四统一”模式规范建园,全镇目前建成标准化示范园8个、大棚设施农业基地5个,并精心打造了河营路、金范路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实现“全域化”规范种植。同时,镇上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成农事服务中心4处,发展各类农业经济组织65家、果脯加工企业1户,推广订单农业1.5万亩,并建成金渠镇冷链物流集群中心1处、电商服务网点16个,基本形成了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健全的产业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202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0元,其中16500元来自猕猴桃产业。今年,全镇猕猴桃产量达到11.5万吨,产值13亿元,猕猴桃已成为农民朋友致富的‘金蛋蛋’和‘钱串串’。”剌智华充满信心地说。
金渠镇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喜人势头在全县并非个例。近年来,眉县紧紧围绕“百年产业、百亿产业”目标,大力开展“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目前全县建成各类冷藏保鲜设施4700座,支持成立340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并建成县镇村三级物流仓储中心(点、服务站),2.6万农户深度嵌入“产销藏”一体化全产业链,带动农户亩均增收500元以上,7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约8万元……2024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预计总产量53.9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纵览眉县的产业发展,猕猴桃早已不是“一枝独秀”。在常兴镇,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北塬、安刘塬、郭何等村不断推广种植玉米、小麦新品种;在金渠镇枣林村,百亩大棚阳光玫瑰果蔬示范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60余个就业岗位,宁渠村新建的冷库、生猪养殖场,使村集体年收益35万元以上;在横渠镇,河滩村“张子文化一条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年底竣工后,预计可带动900余人就业创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
“百花齐放”的产业美景图,是眉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千万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夯实产业根基结出的丰硕果实。
改善人居环境 和美乡村增颜值
“这两年村上的变化太大了,硬化了村组道路,改了户厕,修建了文化广场,大家伙住在这儿心情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汤峪镇楼观塬村村民刘积贤说。
作为汤峪镇2024年“千万工程”重点村,楼观塬村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聚焦补短板靶向施策,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今年以来,村上争取衔接资金51万元,对7组、8组110户村民家进行门前绿化、屋后整治,修复街区管道1600米,并集中力量解决厕改难题,实现垃圾有效收集与转运,村民居住环境得到质的飞跃。
像楼观塬村这样的喜人变化,在眉县还有很多。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县上围绕人居环境全面改善,规划引领、净化先行,逐步攻克户厕改造、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难题,实现村容村貌净美靓。
近年来,全县各村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并开展“垃圾不落地 眉县更美丽”城乡环境集中综合整治、“清洁村庄、净美家园”村庄清洁等专项行动,涌现出1个省级“五美庭院”示范村、3户示范户。
村容村貌变好了,村民自然会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眉县在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上做起了文章。
“你看这游园步道、小公园建得多漂亮,那边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场,我一闲下来就爱和几个老伙计打乒乓球,美得很!”槐芽镇西街村村民师志栋说。
提起西街村,很多人会想起槐芽镇连续两年在这里举办的“村BA”篮球大赛,每场赛事都引来各村村民和千余名外来观众到场观战,大家的欢呼声和掌声让现场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点燃了夏日乡村文化的激情。
西街村党总支书记王拴怀介绍,近年来,村上投资了200万元实施了西站体育运动公园项目,既有可容纳3000人的灯光篮球场,也有乒乓球场和羽毛球场,新建的步道、骑行道等贯穿其中,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运动通道。此外,还有五人制足球场,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村民的运动需求,成为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要让乡村更美、更宜居,还要从广大农村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出发。近年来,眉县在农村养老、托幼、医疗、教育以及体育、文化、乡村旅游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运行规范的农村幸福院92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52个,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造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校舍20所,实现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
今年以来,全县改造提升镇街文化站8个,实现村庄体育文化活动场地、设施全覆盖,并创新举办眉县锣鼓大赛、秦腔音乐会、“大地欢歌·四季村晚”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动310余次,汤峪村入选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美丽的眉县乡村生活新画卷已展现在世人面前,享受这份美好的眉县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在画卷上绘就更加绚丽的色彩。
加强乡村治理 和美乡村更和谐
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眉县特别注重结合实际,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
走进常兴镇郭何村,一抹抹鲜艳的红色映入眼帘:红色广场、红色文化一条街、红色记忆一条街、红色乡愁一条街、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一个充满红色元素、和美宜居的村庄已见雏形。
郭何村是扶眉战役纪念馆所在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良好的红色传统。2022年,该村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村上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以建设“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红色美丽村庄为目标,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深度和广度。
去年以来,郭何村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书屋,开设扶眉战役大讲堂,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完善了村规民约内容,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以前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的陋习逐渐消失。
同时,村上不断深入挖掘扶眉战役史实,整理革命烈士、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迹,联合编写《一封迟到的家书》《难忘的杏树林》等红色故事25篇,定期通过红色广播站传递“红色声音”。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近两年全村诞生了“星级文明户”50户、“好媳妇、好婆婆”10人,市级美丽庭院10户……
“全家三部手机,一年交460元,上网费、通话费啥都包括在内了,划算得很。”“像我们这样的孤寡老人,只花一块钱就能吃上丰盛的饭菜,我们是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啊!”……来到横渠镇豆家堡村,村民一脸喜悦地向记者介绍村上的新鲜事。
随着时代发展,群众对智能手机和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豆家堡村联合通信公司,实现了全县首批数字化乡村5G网络全覆盖。目前,村里有了自己的网络,为村民大大减轻了网络费用高的问题。此外,新建的平安乡村监控系统为村民的安全带来保障,智慧云喇叭则为村组干部宣传各类政策提供了方便,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值得一提的是,在豆家堡村村委会大院的“幸福院”,本村60岁以上孤寡、孤独及重度残疾人群可以在此享受就餐服务。“幸福院”只象征性收取一餐一元钱的费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豆家堡村还组织全村768名60岁以上的老人来村委会大院共同过节,这项活动自2015年起年年开展,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像这样的事情在眉县各村比比皆是,为不断增强乡村“和”的氛围,该县坚持加强“三治融合”,即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德治建设。今年以来,该县涌现出侯省彦、董天舒等5位“陕西好人”,赵昱斐、段卓希2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出眉县“最美家庭”10户、优秀家庭角色22人。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眉县已绘出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画卷。“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创建为抓手,以猕猴桃首位产业发展为重点,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基层党建,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把眉县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亲’的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眉县县委书记王继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