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城市之美
红红苹果季
新田园生活
家乡的醋
情暖深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乡的醋
牛怀兵
地域不同,口味便有差异。江南人吃甜,川渝人吃辣,西北人却喜吃酸。广袤富饶的西府大地,传承了数千年的岐山醋如同刻在周人生命中的印记,承载着岐山数千年的悠悠历史。
醋是岐山人饮食的灵魂,不论是风味名吃臊子面、擀面皮,还是家常便饭,没有一样能离开醋。当你有幸踏上这块土地,捧起盛着酸香臊子面的细瓷小碗,大口大口地“吸溜”着面条时,那酸爽的惬意便会渗入每一个毛孔,让你深深感受到岐山醋的浓郁、香醇!
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制醋工艺,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至今乡野间仍保留着最初的制作方法。软枣木做成的曲模旁,壮实的中年汉子正把粉碎的大麦、麸皮、高粱等和着酵头压入模具里踩制成曲,然后埋入草堆里让它慢慢固态发酵。从三伏天开始制曲直到深秋时节淋醋,经过数十道工序的沉淀,历时近半年才能酿造出酸香适宜、回味悠长的岐山味道。
乡野间做醋最拿手的是那些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她们倾其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研究做醋。虽然她们大多没有上过学,却能把如此复杂的做醋工艺操作得得心应手。制作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发酵时的火候,她们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啧啧称奇。做醋对她们来说,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酿醋的时候,傍晚时分便要关门闭户,洗手更衣后便开始操作。
渭北旱塬上,如血的残阳下,老农吆喝着秦川牛,翻起麦茬地里一个个盆大的土块,一滴滴汗珠滚落到脚下干涸的土地里。劳作一晌,傍晚回家后吃一大碗酸汤泡馍,那直冲味蕾的酸香,能舒缓关节的劳累,去除一天的困乏。
数千年来,岐山醋兴盛于西府一带,如同恋家的岐山人一般守护这方土地,并不是因为它不受外地人欢迎,而是纯朴的岐山人在做醋时不愿省略任何一道工序,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使其不能大规模生产,因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恒温车间的建成和烘干技术的应用化解了工业化生产中的难题。利用现代科技,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方法使岐山醋得到了规模化的量产,醇香绵厚的岐山醋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如今,岐山人心中,醋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调味品,它已深深地浸入灵魂,成为生命的承续。无论过多久、走多远,它都承载着岐山人内心对家乡最初的那份酸香的记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