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03版:要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民政专刊
标题导航
|
让摆放的文物“活”起来
发电养鸡两不误 综合利用促增收
权威鉴定 行业领先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奋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各大展馆布置进入尾声
前三季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九成
60余项高频事项可异地办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翔区博物馆馆长董海兵:
让摆放的文物“活”起来
本报记者 段序培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博物馆长说文物》专栏,全面展示我市各级文博单位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的好做法好经验,敬请关注!
董海兵给部队指战员讲解博物馆历史文化
“凤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登记各类文物点近400处,凤翔区博物馆馆藏文物10000余件……”谈起文物,从事文物管理十几年的凤翔区博物馆馆长董海兵如数家珍。
如何让摆放的文物“活”起来,是董海兵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在文物研究阐释上下功夫,只有深化文物内涵,才能讲好文物故事。”董海兵说,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需要通过文物的收藏和展览来实现,而学术研究则是办好展览的前提。展览不是摆上文物就行,要研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博物馆要不断改进提升展陈水平,为观众提供多样且便于理解的辅助设施,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达到预期效果。文物本身不会说话,得有专家通过深入研究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因此,他特别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的职能,培养科研梯队,督促引导博物馆专业人员对各类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凤翔区博物馆已出版书籍5部、发表论文23篇,一部新编的书籍正在出版印刷。
“每件文物背后,都藏着无数考古人的汗水和先民的智慧。为使凤翔历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在各级各类媒体发布文物信息的同时,策划开展‘雍城文物讲堂’‘文物晚荟’等特色活动,还先后策划、拍摄《秦风万里遇见你》等十多部宣传片,有的还登上了央视。”董海兵表示,让摆放的文物“活”起来,加强馆际交流也是势在必行。他们每年坚持参与文物外展,目前正在筹备澳大利亚、美国、珠海等多个外展活动。
近年来,在“文博圈”另一个热门领域文创产品方面,凤翔区博物馆也大胆尝试,研发出的瓦当手礼、乒乓球拍、红包、加冕酒等文创产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游客好评。董海兵坦言,要借助多种媒介,将文物悠久的历史介绍给人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文物故事以及隐藏在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容,才能让人们知晓凤翔的历史文明。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