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宝鸡技师学院退休教师杨进宇
培养时代需要的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罗琴



  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共成长。他用近30年的光阴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将个人所学、做人感悟倾囊相授于一批又一批技师学子,为各大企业输送了无数优秀的技术性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就是宝鸡技师学院退休教师杨进宇。
  “退休15年了,虽离开了工作岗位,可我一直关注着宝鸡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今,‘宝鸡技工’品牌越来越响亮,我也感到无比自豪。”日前,记者见到杨进宇时,他感慨地说。年过古稀的杨进宇精神矍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传递出他的自信和从容。说到自己与共和国同成长的经历,杨进宇由衷地表示,非常有幸见证了时代变迁,也亲历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1980年,31岁的杨进宇来到当时的宝鸡市技工学校。凭借曾经在宝鸡市工业学校所学的钳工知识以及在部队当兵和在宝鸡市黑木林铁矿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实操经验,杨进宇虽初当教师,但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学校没有专门的实操教室,而是在礼堂设置了4个车间,每个车间有40多名学生。“虽然条件简陋,但当时我带的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大家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杨进宇说,那个时候,上技校需要指标,毕业能分配工作,所以技校广受青年学子欢迎。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原有的场地已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1985年,学校搬到了现在的市区新福路,校园环境更好了,也开设了更多专业,还设置了大型实训室,硬件、软件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杨进宇说,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分门别类,开设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学科外,还在就业方面下了大功夫,不但要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还积极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他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设置了办事处,在充分调研、协商的基础上,将毕业生引入南方的电子厂、电焊厂,更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诠释。“我所教授的钳工专业,要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因此在备课和讲课中,我都会反复打磨、耐心指导,和学生像朋友一样多交流,教学中也融入我个人对工匠精神的感悟,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制造’四个字在国际上沉甸甸的分量。”杨进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宝鸡技师学院院长刘淼表示,作为工业大国,国家需要技能型人才,学校就要下大力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几十年来,杨进宇没有一丝懈怠,哪怕是后来做了管理工作,他也始终不放弃一线教学。从教近30年,杨进宇已是桃李满天下。“逢年过节,总会有来自各地的学生看望我,其实哪怕是来自学生的一个电话、一条微信,都让我欣慰不已。”杨进宇说。
  2009年,杨进宇光荣退休,但他仍然关心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他坦言,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更多机遇,而在机械化、智能化的当下,传统的手工技能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大国工匠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