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城隍庙的飞昂 五丈原诸葛亮庙的脊兽 周公庙八士八帅殿石雕 李春龙查看岐山周公庙戏楼雕花 本报记者 祝嘉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跋山涉水,迁徙至岐山脚下的周原沃土。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他们建起宏伟的都城,有着高大的城门,又建起堂皇的王宫,有着庄严的宫门。
在宝鸡这方人文沃土之上,散布着众多古建老宅,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因精湛的雕刻艺术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些雕刻艺术,如同历史的活化石,镶嵌在每一座古建筑之上,以其独特的技法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说着光阴的故事,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技艺精湛 寓意深远
砖雕与木雕是宝鸡的传统雕刻艺术,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彩,共同构成了宝鸡雕刻艺术的灿烂篇章。
据凤翔雕刻技艺非遗传人孙义介绍说,砖雕以其质朴而又不失精致的特质,在宝鸡雕刻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以自己近期雕刻的民居装饰作品为例介绍,首先,要挑选质地细腻的青砖,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雕琢,使之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上的图案寓意吉祥,如福禄寿禧、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透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崇敬。在建筑物上,砖雕作品巧妙融合了实用与审美,使得建筑仿佛拥有了生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而木雕则以其细腻入微的雕刻技法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宝鸡雕刻艺术的另一番风采。孙义介绍,雕刻者要选用优质材料,以刀为笔、以木为纸,通过悬雕、圆雕、多层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将龙凤呈祥、狮腾虎跃等吉祥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满足了人们欣赏、实用、装饰等多方面的需求。
宝鸡的传统雕刻艺术不仅技艺精湛,更寓意深远,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它们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宝鸡的历史和文化,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建运用 点睛之笔
宝鸡的传统雕刻艺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堪称点睛之笔。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岐山周公庙古建筑群便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
周公庙以其对称的格局、雄伟的殿宇和玲珑的亭阁,成为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而雕刻则是古建艺术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周公殿、八卦亭、乐楼等古建筑上的雕刻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更为建筑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以周公庙的八士八帅殿为例,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的地基、梁柱、门窗、屋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经文物部门同意,古建修复师李春龙带领团队对其实施了修复。在修复过程中,他们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力求保持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他们拆下来的原始构件,能用的都尽量用上;对于损坏的雕刻部分,则照着完好的雕刻画成图,再照着图做新的。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修复后的八士八帅殿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和韵味。
在宝鸡,像岐山周公庙这样的古建筑还有很多。金台观、扶风城隍庙、凤翔周家大院、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古建筑上的雕刻作品,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美观,更使得建筑具有了灵魂,成为宝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鸡传统雕刻艺术的瑰宝。
匠心独运 文化传承
宝鸡传统雕刻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的艺人。他们不仅精通技艺,更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敬畏和热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精美的雕刻作品,为宝鸡的传统文化增添了生命力。
宝鸡雕刻艺人们注重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他们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将雕刻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孙义说,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注重技艺的精湛和细腻,更注重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他们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宝鸡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宝鸡传统雕刻技艺得以薪火相传,为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仅让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绵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