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我市首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孔亦周
毕生与复合肥技术“较劲”的工程师
董璐 杨文悦



  众所周知,复合肥外观一般为颗粒状,但复合肥造粒却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从最初的手工造粒到自动化生产线,再从尿素造粒到复合肥造粒……宝鸡市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孔亦周潜心攻克这一行业难题,他凭借差动双速旋转造粒喷头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我市首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孔亦周与新中国同龄,本该享受退休生活,但他却坚持工作,还在科研战线发挥着余热。近日,笔者在宝鸡市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一间工作室,见到了醉心搞研究、毕生与造粒“较劲”的孔亦周。说起热爱的事业,他滔滔不绝。“1978年下乡期间,我偶然认识了化工部第四设计院的王时珍教授,此后10年,我跟着他学习和实践尿素塔式熔体造粒的相关工作。那时候,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资源短缺,造粒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且质量难以保证,但好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十多套领先的大型尿素工艺和装置。”
  1983年起,孔亦周主持设计的ZL系列尿素熔体造粒设备被指定为国产球形颗粒尿素造粒专用装备。1988年,孔亦周开始担任宝鸡市秦东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从事塔式喷淋造粒工艺专用造粒设备的制造与设计。他在工艺流程、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夜以继日地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每一次小突破都让他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这是为祖国的化工事业添砖加瓦。
  我国是化肥使用和生产大国。随着科学施肥理念的普及,单一养分的化学肥料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出高浓度高效复合肥成为国内中小型氮肥企业的必然选择。1998年,孔亦周应邀参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熔体法三元复合肥造粒设备的研制工作。他反复做实验、改设备,接连遭受样品试验失败的打击,但他并未放弃。最终,受到两个同心轴搅拌器设计原理的启发,1999年,孔亦周在国内首先提出差动造粒理论,创新研发出差动双速旋转造粒喷头,解决了高黏度复合肥喷淋造粒的工业化难题。
  经过这些年的创新升级,我国复合肥熔体造粒设备已升级到了第九代,这种工艺生产的产品颗粒表面光滑圆润,产品质量好,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为用户创造了更大的效益。
  在从事化工塔式喷淋造粒工艺设备制造与设计工作的40余年中,孔亦周先后荣获包括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多项省部级大奖,拥有50余项专利,其中,喷淋造粒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专利就有40余项。现如今,他仍全身心投入无孔眼永不堵塞的熔体造粒工艺及装置、氯化镁微球工业化造粒工艺及装置等的研发中。
  孔亦周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工业造粒领域在技术革新、设备升级、工艺创新等方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到如今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造粒技术不仅实现了新突破,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谈及未来,孔亦周认为创新十分重要,现在的年轻科技工作者要多学新东西,多接触新事物,有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就能干出一番成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