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宝鸡苗木培育中心退休职工王长存
从双脚踏勘到智慧护林的大变迁
本报记者 马庆昆



  “我当时所在的眉县槐芽林场共4080亩,位于渭河南岸,村庄就在林场周围,林场内的道路与村民共用,给管护林增加了难度。为防止盗伐,我们24小时轮流巡查。如今,林场都安装了摄像头,利用科技护林,太先进了!”
  现年75岁的王长存毕业于陕西省农林学校,先后在眉县槐芽林场、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工作,多次被评为护林防火先进个人。他对当时既当护林员,又当林业技术推广员的工作记忆犹新,对宝鸡林业的发展变化由衷赞叹。
  1973年,王长存在眉县齐镇南寨村磨石沟林场当护林员,那年夏季,林场刺槐树发生虫害,好多树的叶子被吃光。作为护林员,他们首先联系农业专家,研究解决办法。最终,购置机动喷粉器等器械及药物,组织灭虫。王长存说:“那时候打药,都是我们和请来的村民一起,手抬肩扛喷粉器、药剂,在树林里穿梭。”树林里基本上没有路,石头上长满苔藓,坡陡路滑,大家走走停停,喷一会换一个地方,特别艰难。药粉喷到树上,一部分又飘落下来,沾到皮肤上灼热难受,眼睛睁不开,鼻子里也吸进了药粉。有时施放烟雾剂杀虫,先找准风向,人在上风处,顺风施放,山里地形复杂,风向多变,经常是正在施放烟雾剂风向突然变了,人就处在了下风处,烟雾直接向护林员扑过来,把人包裹在里面,呛得人泪流满面。五六千亩的树林,他们几十个人喷了一个多星期才喷完。王长存笑着说:“喷完药后,连续几天大便都是白色的,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不过,现在条件好了,林管站防止盗伐、防治病虫害利用科技手段,即使林子发病也会很快诊断出病情,对症下药,利用直升机、无人机喷药,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说起之前的护林生活,王长存说,那时生活条件也差,自己盘灶,在居住地附近种点菜,从家里带面粉,巡林回来赶紧和面、烧火做饭。那时候大家每天就是一碗面,煮熟放点菜叶就是一顿美餐。想家了,也只是拿出照片看看。说起这些,王长存并不觉得苦,反而感觉能为国家林业作贡献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2000年,槐芽林场重新整合资源,成立了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种苗基地,苗木品种达500余种;之后,又引进蝴蝶兰等百余种名贵花卉,2005年被命名为“西部兰花生态园”并对外开放。
  近些年,林场条件大提升,水泥路、高压电直通林管站,通信网络基站建到了山顶。职工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多场部搬到了城镇,有的建起了漂亮的家属楼,护林职工不再为孩子上学、家属生活担忧。许多自然风光好的林场建成了森林公园,不但能游玩,还能住宿,以前的深山老林变成了旅游胜地。
  “如今,宝鸡森林覆盖率位居关中第一,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与我们几代护林员悉心守护密不可分!”王长存高兴地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