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西凤酒厂退休工人娄荣
坚守工艺的匠心与传承
赵益



  从传统手工作坊到智能化数字工厂,从立足中国稳扎稳打到放眼世界香飘海外……今年75岁的退休工人娄荣见证了西凤酒厂发展壮大的历程,这让他感到自豪与欣慰。
  “一滴西凤酒,半部华夏史。”对娄荣而言,西凤酒不仅是半部华夏史,更是他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的事业史。1969年,20岁的娄荣进入原凤翔县酒厂(后并入西凤酒厂)工作。“当时我还是个愣头青,对酿酒一窍不通,但我就是喜欢那股子酒香。”回忆起初入酒厂的情景,娄荣激动地说,“我抱着学习的态度,一头扎进了制酒车间。那时候生产条件很艰苦,但对酿酒工艺的极大兴趣让我坚持了下来。”
  一千滴汗水,才能换来一滴美酒。在潮湿闷热的酿酒车间,酿酒不仅是累人的体力活,更需要细心琢磨。娄荣说,自己做学徒时,所有环节都需要人力来完成。入窖时的分层入窖、跑窖循环,出窖时的分层起糟、看糟配料,上甑时的轻撒匀铺、探气上甑,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只有深刻的意会,才能悟出酿酒的门道。
  “凤香型”作为西凤酒的独特标识,其背后是复杂的酿造工艺,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但是,酿酒的细节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季节、天气、光照不断调整。“你只有用心去钻、去学,心里才会踏实。”娄荣说,这是他在西凤酒厂工作40年最深刻的感悟。
  因为工作踏实肯干、尽职尽责,娄荣先后晋升为当班组长、车间主任。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优化操作流程,通过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1972年,酒厂引进了新设备天车,这在当时还是个稀罕事,大家都不会操作这种机器,娄荣便主动请缨学习操作。令娄荣没想到的是,天车设备只是酒厂机械化改革的一小步。如今的西凤酒厂,完成了“333工程”,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还引入了AGV曲块运输机器人、无人智能行车等,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是他难以想象的。
  三千年古法酿造是西凤酒的独特工艺,只有始终保持着对酿酒工艺的敬畏之心,不断钻研、精进,才能把控好酒的品质。娄荣说,作为酿酒工人,自己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凤香型”白酒酿造技艺的重任。“当好一名酿酒师傅,不仅要自己把活干好,还要给徒弟们传授技术经验。”娄荣欣慰地表示,他昔日指导的徒弟有50余人,而今他们许多人已独当一面,不仅掌握了酿酒的精髓,还承担起培育新一代酿酒工人的重任。
  再过几天便是国庆节了,娄荣感慨地说,回望与祖国共同成长的75载,自己见证了西凤酒厂创业的艰辛,也看到了如今傲人的发展成就。虽然自己已经退休,但对西凤酒厂的深情与热爱从未减少。娄荣希望新一代的酿酒人能够继续秉承传统、勇于创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