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金代唐王游月宫铜镜
铜鉴上的游月传说
本报记者 张琼
金代唐王游月宫铜镜

  明月高悬,宫殿巍峨,大树参天,玉兔捣药……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藏文物中,有一件金代唐王游月宫故事镜。镜背面有唐王、玉兔、长桥等诸多形象,虽无一字,却讲述着唐王游月宫的经典传说故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这面铜镜直径16.3厘米,重量464克。镜子为菱花形,圆钮。镜钮左上有一棵参天大树,枝叶茂密,树下有长桥流水。东桥头一人端坐,二人列侍于后,仿佛在等待桥西头戴着高冠帽的男子,祥云上端有一处雕梁画栋的宫殿。桥上一只玉兔正在捣药,西桥头一人抬手向前引路,高冠帽男子沿着桥梁前行,似要进入东边的琼楼玉宇中游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说:“整个构图疏密有致,形象逼真,让唐王游月宫的故事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铜镜上的月宫美丽浪漫,令人心生向往。”唐王游月宫的故
  事原型是怎样的呢?《唐逸史》记载,唐开元年间一个中秋之夜,唐玄宗与两位友人一同赏月,三人一边赏月一边把酒言欢。当夜,唐王心情愉悦,想到月宫游历一番,友人罗公远将手杖掷向月空,化作一座银桥,桥那端有城阙。罗公远对唐玄宗说,这就是月宫了。唐玄宗看到月宫祥云笼罩,仙娥翩翩起舞,所奏曲调优美动人,仿佛天外之音,便默默记下了这首曲调。后来唐玄宗根据游月宫的记忆,整理出了这首乐曲,便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这个传说故事广为流传,不仅出现在青铜镜上,还出现在古画、古诗中,明代画家周臣绘有画作《明皇游月宫图》,宋代诗人葛秋崖有诗作《唐明皇游月宫》,其中有一句“如何不觅长生药,只记霓裳一曲归”。如今,在戏曲、剪纸等民间非遗作品中,也有唐王游月宫的演绎和展示。我市戏曲爱好者刘琳说 :“昆曲、京剧、越剧等诸多戏曲中,有《唐王游月宫》《唐明皇游月宫》等戏,是中秋佳节的应节戏,我就是通过戏曲知晓了唐王游月宫的传说。”
  听完故事再来看这枚铜镜,更觉画面构图意趣横生。葱茏树下,玉兔捣药正忙活,河水潺潺泛清波,唐王满怀期待趋步过桥,眼前祥云里的月宫分外美好,画面给人一种浪漫奇幻之感,展现了古人藏在中秋节日故事里的丰富想象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