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参加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邵菲菲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强有力的信号表明,进入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能力素质,精心打造“宝鸡技工”品牌,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规模壮大、层次提升、多点出彩的良好态势,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复合技能、能够解决各类“疑难杂症”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31.4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万余人。
强化政策激励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一个好的铆工需要超常的耐心和技艺,把一颗颗铆钉嵌入钢铁肌理之中,让原本散落的机械部件组合成富有生命的机械装备,这是精准与力量的组合,需要平时多练多悟多琢磨。”9月5日,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分公司,铆工特级技师郭锐正在给徒弟传授他的工作心得。2004年,大学毕业的郭锐进入宝石机械钢结构分公司从事铆工工作,他能吃苦、善求教、爱琢磨,10年时间从一名“磨砂轮”的小技工,成长为多项荣誉傍身的技能专家。
在宝鸡,像郭锐一样的高技能人才还有很多,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还与全市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激励机制分不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立政策支撑、企业主导、部门协同的立体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先后出台了《宝鸡工匠计划实施办法》《关于推动新时代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宝鸡产业工匠人才培育计划》等多项政策,持续提升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建立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加大工匠人才培养选树。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省、市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5个,拥有大国工匠1人,三秦工匠39人,宝鸡工匠80人,宝鸡市首席技师63人,宝鸡市技术能手130人。如今的宝鸡,已成为高技能人才筑梦之地、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为获评宝鸡工匠的高技能人才每人奖励5万元,宝鸡市首席技师每人奖励2万元,宝鸡市技术能手每人奖励5000元;支持推荐“宝鸡工匠计划”项目入选者参加国际大型工业展、国际发明展等活动,推荐申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
厚植工匠精神,褒扬工匠情怀。近年来,我市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衔接,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全方位激励机制,拿出“真金白银”,为发现、选拔和激励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培训模式 推动人才提质增量
走进宝鸡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科技感满满的三条智能生产线。“这是学院投资建设的模拟生产线,配有最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平时除了我们的学生在这里实训,还为许多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实习指导教师曹永智说。
截至目前,宝鸡技师学院先后为陕西法士特集团、陕西航天时代设备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等16家企业培养新型学徒7335人。
传统师带徒缺乏系统性训练,技工院校办学校企分离,这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有效解决了学用脱节、供需失衡问题,为企业人才供给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路,帮学员提升了技能、端稳了饭碗。据了解,全市目前已累计培养新型学徒10664人。
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一企一模式、一企一方案原则,在培训教学中突出企业、院校“双主体”。企业选拔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等人才担任学徒导师,讲授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培训院校则选择专业知识广、操作技能强的教师作为学徒指导教师,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有效促进学徒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双提升。市上按照高级工每人每年7000元、中级工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培训结束后,企业按照学徒取得的技能等级落实工资待遇,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校企积极性,激发了学徒学习内生动力。
开展技能竞赛也是促进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总工会围绕优势和新兴产业加大各类技能竞赛举办力度,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省级技能竞赛,鼓励支持各行业、企业、技工(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技能比武,先后开展各类技能竞赛460余项,有效提高了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如今,技能大赛是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品牌,通过竞赛涌现出一大批技能“尖兵”,他们已成为助推宝鸡人才强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开展自主评价 畅通人才晋升渠道
2023年,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麻建军被企业认定为高级技师。手捧技能等级证书,麻建军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获评高级技师,我每个月能多拿1000元工资,以后干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才的“活跃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如何激发高技能人才内在动力?怎样让他们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宝鸡给出的答案是:让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畅通人才晋升通道。
为了让高技能人才专心钻研技术,实现岗位成才,近年来,我市按照深化职业技能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政府指导、企业自主开展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机制,鼓励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自主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标准和规范,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与企业员工各项薪酬待遇挂钩,让高技能人才成长有空间、上升有渠道、创业干劲足。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6784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696人。
提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宝鸡机床集团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该公司是我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评价的企业之一,公司根据不同类型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制定了一套科学严谨、特色鲜明的考核评价机制,设立生产技术骨干、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宝机工匠5个等级的技术职务。员工技术职务评聘不与社会类职称评定挂钩,无论是博士还是高级技师,都必须从五级通道的最低级评起,保证了人才队伍的高纯度和契合度。职工技术职称并非一“评”永逸,公司每两年复审复评一次,一旦不合格,职称和薪酬当即降级处理。如此一来,就杜绝了混职称等不良之风。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建立职工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贯通机制,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破除人才跨类发展“从零开始”的“天然壁垒”,从工程技术领域开始,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直接横向申报相应层次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如今的宝鸡,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理念已蔚然成风,放眼西秦大地,高技能人才之泉翻腾奔涌,“智力引擎”动能澎湃!